再保持20年平穩較快增長,中國經濟靠什么?
經濟增長潛力非常大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三件大事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一是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是遠遠落后的,最新官方數據中國城市化水平是51.27%,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掛鉤,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二是基礎建設,在這里講的基礎建設不僅僅是高速公路和機場,而是基本的國土建設,是老百姓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國土建設大有可為。
三是消費,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工資上漲的結構變化,中國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1992年是62%,從1992年開始一路下降,到2008年和2009年不足40%。從2009年開始上升,2010年和2011年都是上升,現在勞動力相對短缺,勞動收入上升,消費也隨之上升。
中國距“劉易斯拐點”還很遠
樊綱(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未來30年,支撐中國經濟延續過去30年高增長的要素仍然存在。首先,雖然沿海地區勞動力的成本已有所提高,但中國距離“劉易斯拐點”還有相當長的時間,未來中國仍然是勞動成本相對比較低的國家之一。其次,在資本投入方面,我國儲蓄率很高,外資也在不斷進入,所以在今后20至30年,中國不會缺資本。
從需求角度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將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城市化進程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長遠看,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中產階層的購買力增長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動力。從供給角度看,創新經濟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另一股力量。國家應加快建立完善金融體系,為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要避免陷入“成長陷阱”
遲福林(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從經濟增長的長周期看,未來10年,盡管國際市場有可能繼續動蕩與萎縮,中國經濟仍將處于上升的通道。城市化率和服務業比重至少還有10-2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這可以為中國經濟在未來20年保持8%自由的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判斷未來5-1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重要的是要考慮普遍存在的“增長主義”理念怎么扭轉、由“增長主義”帶來的結構扭曲怎么校正、體制改革如何突破等等,否則,經濟風險將很難避免。快速增長是好事,但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出現“成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成長陷阱”的一個方面。(陳恒整理)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