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商標紛爭升級:螞蟻與大象如何同臺較量
蘋果公司已提起上訴,深圳唯冠正加緊維權
一審敗訴后,日前蘋果公司已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謝湘輝表示,深圳唯冠已經做好了應訴的準備。接下來,深圳唯冠公司還將通過行政和法律兩種途徑維權,包括向各地工商部門投訴,向海關申請禁止iPad的進出口,起訴部分蘋果經銷商,未來還將就商標侵權向蘋果公司索賠。
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商標法專家宋海燕教授表示,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轉讓需在國家商標局提交轉讓申請,在轉讓被核準之前,商標持有人的維權行為都是合理正常的。
業內人士認為,蘋果利用在英國設立一家名為IP的公司出面購買IPAD商標,是為了防止自己出面被索要高價。雖然“精心設計”,卻“百密一疏”:大陸IPAD商標的所有權并不在臺灣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
“蘋果公司也可以就臺灣唯冠轉讓它并未持有的商標權起訴。但即便蘋果公司勝訴,也不代表蘋果就能夠擁有商標在中國大陸的所有權。”中央財經大學知識產權課任教師、美國律師Stan Abrams對媒體表示。
深圳唯冠則表示,如果在中國大陸的官司輸了,未來有可能以“合同欺詐”為由,在美國對蘋果提起訴訟。因為,蘋果利用殼公司低價購買IPAD商標權,本來就欺詐在先,“美國法律對于不透露真實購買意圖的虛假購買行為有嚴格要求。”
專家提醒企業“走出去”莫忘知識產權保護
2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深圳鹽田區沙頭角保稅區的深圳唯冠公司,只見大門緊閉,門前的盆景早已干枯,廠房也是破舊不堪,部分窗玻璃破碎脫落。保稅區的保安告訴記者,工廠已經停產兩年了。
據了解,唯冠曾是全球著名的顯示器制造商。目前該公司公告顯示,流動負債凈額達28.7億元,38億元貸款逾期未償還,另對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
一些輿論認為,與蘋果公司的IPAD商標權之爭,可能是這家企業獲得重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旦蘋果公司最終敗訴,將無法繼續在中國大陸銷售iPad系列產品,或必須為產品更名,同時還可能面臨巨額的行政罰款。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從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蘋果iPad系列平板電腦累計在中國銷售了362萬臺,按照均價每臺3000元計算,已經達到了108億元人民幣。若二審敗訴,工商局對iPad的最高罰款可能超過300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表示,這一案件也給中國公司未來走向國外敲響了一記警鐘:要國際化,千萬不要輕視自己的商標,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才可能會避免蘋果公司目前的尷尬。
IPAD商標糾紛,也引起網友熱議。“我是喬布斯粉絲,也認為IPAD商標糾紛對蘋果太殘酷,但我還是站在深圳唯冠這邊,因為這是蘋果自己釀下的悲劇。”網友麥草動漫黃濤說。
也有網友表示:“即使蘋果改商標,粉絲照樣買。IPAD四個字母本來也就是因為蘋果的產品才具有價值。”
記者15日下午來到深圳華強北商業區,大大小小的電器行中,iPad系列產品依然有售。正在柜臺前試用iPad的李先生稱,不管糾紛最后如何解決,他希望以后還是能夠在國內買到。(呂紹剛周 璇)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