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紀實
以民生福祉為責任擔當——利比亞撤僑、應對食鹽搶購、參加玉樹重建,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中央企業用行動詮釋了共和國“長子”的深刻內涵
2011年春節剛過,萬里之遙的利比亞,一大批中國企業的工地、營房被暴徒輪番洗劫,一場規模空前的“萬里大撤離”救援行動迅速展開——
關鍵時刻,國航、東航、南航3家中央企業不計得失,迅速組織包機投入撤離工作;中遠集團、中國海運緊急調動船只前往利比亞接應同胞回國。
在的黎波里,中國鐵建按照“先女同志后男同志、先職工后干部、先群眾后黨員”的原則,把員工和當地華人華僑迅速集結在一起,統一指揮、分批有序撤離……
在10來天的時間里,相關中央企業出動飛機76架次、輪船6艘,順利撤出員工25481人、其他中資企業員工和留學生近8000人。
利比亞撤僑工作剛剛結束,又一家中央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日本大地震引發核泄漏恐慌,碘鹽防核輻射、核輻射影響食鹽安全的謠言不脛而走。3月17日,全國單日食鹽銷量達到37.1萬噸,超過正常銷量的15倍,零售終端銷售一空,一些不法商販趁機哄抬價格。
關鍵時刻,中鹽總公司擔當起平息風波的重任。對那段夜以繼日的日子,食鹽專營部主管王軍峰記憶猶新。搶購風波起的兩天兩夜他都沒有離開辦公室,手機也一直連著充電器接打電話。“當時我們只想著兩件事——平息謠言、保障供給!”
“這次食鹽搶購風波再次有力地證明,一個行業里只要有中央企業,遇到問題時就有解決問題的抓手,就不會出大亂子!”江涌說。
每逢急難險重,中央企業沖鋒在前;為了民生福祉,中央企業甘于奉獻!
2011年8月24日,上午10點,玉樹通天河畔,陽光灑在一棟嶄新的藏族民居的白墻上。歇武鎮上塞巴村村民小李坐在屋前,悠閑地抽著煙,看著孫女和鄰家小孩嬉戲。
看到他們一家的生活安定下來,楊修坤感到非常滿足,因為小李的新家由他一手設計監造。2010年10月初,他作為中國水電四局援建人員來到這里,一連吃了一個多月方便面。夜里寒風呼號,不時還有狼和熊闖進村子。“真有些害怕,但既然來了,不僅要堅守住,更要干得好!”
截至2011年底,4家中央企業援建的牧民住房全部交付使用,70%以上城鎮住房已經開工,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基本建成。中央企業上萬員工開山辟路,鑿地筑屋,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信念和追求,為30萬藏家兒女撐起新的希望!
“參加重建,沒有利潤可圖,但中央企業就是干這事兒的!”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副局長、玉樹災后重建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劉玉岐說。
2011年11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顯示,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和年度增幅均遙遙領先。中央企業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共和國“長子”的深刻內涵——
在中國電信對口援助的西藏邊壩縣,峻嶺延綿、壁立千仞,當地百姓大多不會說漢語,但“中國電信”四個字耳熟能詳;
在西藏墨竹工卡縣甲瑪鄉,中國黃金寧愿多投入上千萬元鑿穿山隧道,也不在地表修路破壞環境;
在黑龍江依蘭縣,興旺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社長劉文昌盤點2011年收入時發現,得益于與中糧集團開展訂單農業,每戶農民增收超過1萬元。
從2008年到2011年第三季度末,中央企業對外捐贈超過150億元。寶鋼、中遠、南航、招商局等多家中央企業建立了企業基金會,積極探索企業慈善公益事業的規范化管理模式。東風汽車捐資1000萬元設立幫扶大學生“村官”專項基金;港中旅積極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開展“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有力增進了香港青少年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和對祖國的歸屬感……
截至目前,有93家中央企業參與189個國家重點貧困縣定點扶貧,涉及21個省份8300萬人。電網電信企業大力投入“村村通”工程、農資企業加強“三農”服務、房地產企業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投資建設,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1年底,已有75家中央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國移動連續4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中國五礦獲得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環境先鋒企業榮譽……
“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僅體現在捐了多少錢、做了多少好事,更在于將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入了企業的經營活動,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的綜合價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彭華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