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滯緩與通脹并存 中國尋求經濟新平衡
宏觀選擇
尋求經濟新平衡
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狀態是在對國際市場高度依賴的全方位開放系統中發生的,是供給、需求和成本等因素復合推動的結果,因此對當前的困難應統籌考慮、全局謀劃、綜合治理。”
鄭新立委員表示,“我國在需求結構轉變方面,經濟增長要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轉變為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他說,應著力采取擴大就業的政策,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要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使其有能力、也有信心消費,從而將居民的潛在消費能力轉化為現實的需求,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現實支撐。
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十二五”規劃從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我國后工業化時期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路徑。他建議“十二五”的第二年需要緊扣這一政策指向,看清危機后世界產業格局的發展趨勢,圍繞傳統制造業轉移和升級、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規模和效率三條主線,構筑起中國經濟的下一個支點。
“對于傳統制造業,一個重要的政策取向即是要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采取差別性的區域經濟引導政策,實施傳統產業有序轉移,我國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二是積極進行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測算,未來3年新能源產業產值可望達到4000億元;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2萬億元,信息網絡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萬億元,而數字電視終端和服務未來6年將累計帶動近2萬億元的產值。
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和委員表示,“十二五”期間需要從三方面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一是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以發展生產服務業為重點,帶動我們整個服務業加快發展。二是要規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務業,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等社區服務業。三是重視改善面向農村的服務業。
區域經濟平衡發展也是代表和委員討論較多的問題,接受采訪的代表和委員表示,近兩年國家陸續出臺了多個區域振興規劃,加快區域經濟發展與振興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國家核心功能區建設將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區域差別和不平衡問題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一定的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表示,“城鄉結構優化與調整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其基本任務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實行城鄉一體化。”
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和委員表示,為了推進“十二五”第二年的結構調整,今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也應體現出“結構性”。應突出“有保有壓”的方針,對農產品生產、國內消費、新興產業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