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銀行日賺十幾億 公眾為啥不服氣?
破除壟斷開放市場競爭
事實上,去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調控政策影響,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制約,許多企業出現虧損,通脹加劇,居民購買力不斷下降。但銀行卻利用緊縮之機直接提高或變相提高貸款利率,收取各種費用,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受到廣泛質疑。
“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反差巨大,爭議自然會出現。”郭田勇表示,在一個資本自由流動的經濟體內,行業利潤率最終會向社會平均利潤率靠攏。而一個行業的利潤率較長時間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存在資本流動的障礙,或是技術壁壘,或是行政壁壘。我國銀行業存在較高的行政壁壘,體現為管理層面的機構審批、準入門檻,由此帶來的“暴利”存在明顯不公,導致尋租、腐敗等一系列問題。其二,價格管制,且管制定價偏高。目前我國銀行還沒有獲得直接的定價權,但央行管制利率為銀行保留了足夠的保護利差。
“雖然中國金融業改革成效顯著,但仍需深化,要做好改革頂層設計,并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金融領域重點改革。”郭田勇建議,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未來銀行業準入門檻有必要進一步降低,包括溫州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綜合實驗區也將在此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在前期試點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后未來更大幅度地引入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中小銀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使銀行業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
相關新聞:
政府設獎鼓勵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7家上市銀行去年凈利增44% 建行農行否認
多家銀行行長否認高利潤:行業實際利潤約2000億
銀行收費為何引發輿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