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要“穩增長”,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領域。外部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歐債危機對中國外貿的沖擊,內部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房地產市場。
目前房地產市場處于膠著狀態,“上”的風險很大,另一方面短期內“下”的過快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銀行和地方財政會受到大的沖擊,二是房地產投資增長可能過快下滑。所以,現在是要在擠壓泡沫、防控風險和穩定投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當然這是一個相當脆弱的平衡。
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就是堅持當前調控政策不動搖,使一線城市中部分泡沫明顯的地區房地產價格有一定幅度回落。從全國來說,價格小幅回落,堅持兩三年,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房價水平將相對下降。也就是說,以時間換空間,謹慎保持“脆弱的平衡”,逐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軟著陸。這是一種 “穩中求降”的策略。
同時,要抓住這段難得的時間,加快形成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關鍵是完整地恢復住宅作為特定耐用消費品的屬性,大幅度減弱其金融屬性。這方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快設計、試驗房地產保有和交易環節的稅收政策,并相機推廣。
另外,在理論和政策上理順商品性住房與保障性住房、買房與租房等重要的結構關系。以時間換空間,一方面是說房價水平的相對回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為房地產市場的制度建設贏得時間。
今后我們所看到的房地產市場,不應該再是放松調控、房價上漲、再調控這樣的房地產行業大起大落的局面,而是平穩增長,在改善民生和拉動經濟增長中起到應有作用。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