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昨日公布2012年8月份財政收支情況, 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7863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17億元,增長4.2%。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765億元,同比下降6.7%,出現今年以來首個負增長。
四大主要原因“拖后腿”
財政部表示8月財政收入增幅繼續回落,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下降較多,主要是受經濟增長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企業利潤下降、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影響,另外,也有石油特別收益金繳庫辦法改變和上下年度企業所得稅退稅等不可比因素。
從稅種看,受工業經濟放緩影響,增值稅首當其沖。8月份,國內增值稅收入1793億元,同比減少167億元,下降8.5%。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央各項稅收出現大幅下跌,但地方小稅種,尤其是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卻增長迅猛,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42.6%,增速較7月份大幅上漲17.3個百分點;契稅收入258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較7月上漲18.6個百分點。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兩個月受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增加的拉動,房地產相關稅收相應增長,這是造成地方稅收增速與中央稅收逐漸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
財政收入高增長時期已結束
回顧今年以來的數據,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4.7%,二季度增長10%;進入三季度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單月增幅均低于10%,7月份同比增長8.2%,8月份增幅則滑落至4.2%。專家指出,財政收入過去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長時期已經結束,中國進入結構調整時期,財政收入持續低速增長趨勢將是必然。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受企業利潤下滑、進口環節稅收下降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影響。中國第二產業占比較高,企業所得稅貢獻度高達50%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向下走直接影響中央財政收入。白景明認為,要通過結構性減稅起到穩增長、保民生的作用,這也是為今后可持續的稅收創造條件。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有別于以往以“增支”為重心的操作,積極財政政策應以結構性減稅為主要載體,通過民間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資的增加實施經濟擴張,將有助于在實現“穩增長”目標的同時,兼收調結構、控物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