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蘇寧國美價格大戰觀察之十二
隨著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對京東蘇寧國美價格戰的介入,這場近乎全民觀戰的電商三國殺被證明不過是一場鬧劇。消費者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卻并沒有從這場降價戰中獲得實惠,“產品先漲后降”、“特價機型缺貨”、“產品型號不統一無法比價”等一系列營銷手段甚至令消費者心灰意冷。雖然,京東商城已經公開致歉,但這已無法挽回企業和企業家在這場價格戰中耗損的商業信譽。
“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劉強東等為了商業利益發動無底線的降價戰,不僅僅是對廣大消費者的愚弄,更是丟掉了一個企業家該有的社會責任感,很難相信一個沒有誠信的企業能走得很遠。
三大電商高調價格戰低調道歉 誠意何在?
目前,發改委初步認定,電商價格戰中,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及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存在價格欺詐:促銷價高于原價,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拿自己獨有的產品參加比價活動。
對此,京東商城承認“零毛利”承諾不合實情。國美電器也表示,“實際操作過程中客觀上存在執行不及時和少數個人違反企業規定,與企業本意相違背的行為,這是企業不能容忍的。”蘇寧易購負責人也坦承,電商大戰中確實存在不規范的操作行為,會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日益規范化。
但與高調進行價格戰不同的是,三大電商的道歉相當低調。京東商城的公開致歉是通過一個只有幾百粉絲的“發布京東”微博賬號發表的,另外兩家電商的致歉中也難見對消費者的愧意。
三大電商的道德底線在哪兒?
當初,劉強東聲稱為了“維護消費者權益”開打價格戰,事實證明,消費者不過是三大電商的玩弄對象,在面向消費者做出的“大家電價格戰”承諾上面,京東商城和劉強東的誠意都不夠。當他們通過技術手段操縱后臺,甚至操縱公司副總裁吳聲通過媒體向全國人民爆粗口時,更讓人質疑他們的道德底線在哪兒。
很顯然,為了商業利益,三大電商是沒有道德底線的,縱使他們的企業做得再大,也很難將他們稱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充其量只是商人。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誠信,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又如何能發展壯大?
發改委處罰三大電商 有何啟示?
此次電商價格大戰,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造成不正當競爭;二是相關電商網站存在價格誤導,有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之嫌。對此,發改委將懲處相關行為,但還未有具體結論及罰款數額。
不過這至少表明,市場經濟雖然鼓勵競爭,但并不歡迎無序競爭,沒有底線的惡性競爭是要受到懲罰的。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所主任徐士英也表示,充分的市場競爭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產業長遠發展;而沒有規范的惡性競爭則是破壞市場秩序,給產業帶來負面作用。這也提醒三大電商,價格戰作為企業的一種營銷方式,其目的不應只是博眼球、做噱頭,光靠價格戰來推動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持久的。
這場降價戰“雷聲大、雨點小”,沒有透支消費者的錢袋,卻透支了商家的信譽。三大電商今后如何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恐怕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