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貢獻居功至偉——
央企的公共財政貢獻和就業創造貢獻超過美國非金融世界500強企業
記者:長期以來,人們對國企貢獻的認識停留在經濟指標上,如何評價國企的地位、貢獻?
胡鞍鋼:國有企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企業,也是社會企業。不僅提供了比其他類型企業更多的稅收,也提供了日益增加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紅利形式上繳國家,為全民所分享。國有企業最直接的貢獻包括公共財政貢獻和就業創造貢獻。從公共財政貢獻上看(包括稅收貢獻和非稅收貢獻,以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同時并舉,以國有企業為主。中央企業的公共財政貢獻已超過美國非金融世界500強企業。這是對國有資本經營產出全民所有、全民共享的最佳詮釋。隨著利潤規模的上升,中國的非金融企業上繳稅金總額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開始超過美國,2010年,中國非金融企業生產稅凈額達到7858億美元,已相當于美國當年的1.3倍。即便在今年企業利潤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普遍下降的前提下,國有企業稅收貢獻仍是增加的。“一增一減”更體現出國有企業在關鍵時刻的地位作用。
從就業創造貢獻上看,中央企業也創造了與美國世界500強非金融企業大體相當的就業規模。目前,直接就業以非國有企業為主,但從創造和帶動間接就業來看,以國有企業為主。如中國電信直接創造就業49萬人,但是作為信息通訊網絡平臺,創造間接就業是直接就業的1.9倍,達93萬人。中國的企業生態是一個典型的多元化、多樣化企業群,這些企業既相互競爭也相互合作,屬于共生、共榮、共贏的經濟體、企業體。
除此之外,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跨地區經營,為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促進知識、投資、人力資本等要素外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