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問題
出現非法套取公積金行為
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雖然公積金的異地互貸可以方便購房者,但一旦在全國推行,可能會促使一些城市的外需增加,給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珠三角8個城市試水公積金互貸過程中就暴露了一些這樣的問題。據報道,有非法中介組織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后,利用同一套房子的買賣合同和發票等,幫非本地人士在異地套取公積金。不可否認,異地互貸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打擊住房公積金違規套取行為的難度。
實施關鍵
嚴控鉆政策空子行為
“刺激剛需”入市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最關鍵的不是否認這樣的政策出臺,而是在執行環節嚴格控制非剛需群體鉆空子入市(打擦邊球套取公積金貸款額度等),也要考慮這樣操作是否有相應的市場風險,同時,也要控制好這樣操作對于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否有益。
異地貸款給公積金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廣東9個城市的公積金管理中心要成立專門管理異地貸款的管理機構,嚴格審核申請異地貸款人購房的真實性,防止造假騙貸。其中重點審查六個方面,包括繳存中心出具的公積金繳存額貸款情況證明要真;所購買的樓盤要真;購房人要真;購房交易要真;購房的價格要真;購房的面積要真。此外,各地管理中心還將加快實施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聯網,便于對異地貸款申請人和管理信息的共享。
未來走向
公積金互貸是大勢所趨
那么,多地公積金異地互貸將“刺激”剛需入市,如果這個作用是有效的,這是否大勢所趨?
“全國公積金的互通互貸,社會保障一體化將是大勢所趨。”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政策層面的微調“刺激剛需”應該來說也已經成為現在及未來政策層面走向的特征。在“微調”政策方面,落實房貸利率優惠、調整普通住宅標準、通過各類措施補貼購房者等等也已成為現實。利用公積金異地互貸“刺激”剛需入市應該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具體做法,其實,只要政策層面的微調并沒有偏向投資性和改善需求,政策調控的大局仍然是偏向以“自住需求”為主,這些政策也都不為過。
(稿件據中新網、人民網、證券時報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