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北國春城,處處驕陽似火,墨綠色的玉米大田長勢喜人,此時已進入了農閑時節。但在長春市東北二十多公里處,高聳林立的塔吊,日夜穿梭的車輛,尤如畫家手中的妙筆,在繪制著新農村的美好畫卷,也拉開了如火如荼新農村建設的帷幕。這就是建設中的長春高新區北區的新農村建設。
長春市高新區北區位于哈大經濟帶一級軸線中心,占地面積155平方公里,處于“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重要核心區域,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建設長吉圖開放合作區的重要戰略位置,也是實現“長吉一體化”對接的重要一步。建成后將成為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為主的新型園區,對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目標,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但2010年以前,這里還是遠離城市喧囂的郊區。
“兩年前,這里雜草叢生,零星的幾家小工廠,早已破落倒閉。由于土質也不好,農民都外出打工了。”當地的一位農民朋友告訴筆者。
2010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長吉一體化”發展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將長春市高新區北區列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規劃。不久,北區的農村改造和開發開始了。
“現在這里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現代的農業產業園區建起來了,當地的農民搬進了新樓房,還能進廠當工人,政府為他們交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不用四處奔波務工了。”老人興奮地介紹說。
偌大面積的農村土地整理和工程建設,最需要的就是龐大的融資支持。
近年來,吉林省農發行著力打造“建設新農村的銀行”品牌,勇挑農村金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大梁”,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此時,農發行的信貸政策與高新區北區新農村建設的大規模融資需求“一拍即合”。2011年春,吉林省農發行營業部與長春市政府達成協議,把支持高新區北區建設作為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信貸項目。
在支持北區的新農村建設上,吉林省農發行堅持政策到位。從貸款立項調查到審批發放,按照國家土地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給予積極支持。把有效的信貸服務與監管寓于貸款支付環節,有效保護了農民利益;堅持服務到位。省行、營業部和支行采取“三級聯動”的整體辦公方式,多次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研究項目推進中的難題。在短短的三個月內,便完成了貸款申報到發放環節的全部手續;堅持資金到位。提供40億元新農村建設貸款支持,有力保障了高新區北區的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40億元貸款支持單個建設項目,在吉林省金融業并不多見,在吉林省農發行服務“三農”歷史上尚屬首次,充分展現了農發行信貸支農力度。
在吉林省農發行的信貸支持下,長春高新區北區整治收儲土地 1557公頃,鋪建路網80平方公里,預期可實現收益 105億元;惠及3個自然村的1100戶農民,實現農民住進樓房,當上了產業工人,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將得到極大地改善。
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長春高新區北區集約規劃了新產業帶,將建成以先進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以城市生態濕地公園為核心的宜居區。到2020年,園區將實現總產值達1,000億元,高新北區將發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