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的出境醫療旅游
1
挑選所去的國家和醫院,最好有傾斜性地選擇,譬如去日本做精密體檢、英國做肝臟移植或骨科有名、美國治療癌癥及心腦血管病比較專長。
2
網上提交基本資料,與醫院取得聯系。
3
挑選醫生,可向醫院索要醫生資料,查詢醫生的簡歷、論文、是否發生過醫療事故,可一目了然。
4
準備病例、檢查報告,并翻譯成英文。要把在中國的所有病歷按照國外醫院的要求整理成病歷摘要,一般濃縮成六七頁,把中文病歷翻譯成英文,同時搜集所有的影像數碼資料,癌癥患者還需要提供病理切片。
5
辦理簽證,醫療簽證和旅行簽證均可。
6
等待兩周至一個月時間。
7
收到邀請函或預約單,準備機票,定酒店。
8
醫生初診,準時很重要,如果爽約,醫生可能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9
確定診療方案后,如果費用無法承擔,可以選擇拿著方案回國治療;短期治療可繼續在酒店里治療(美國極少住院治療);長期治療可在醫院附近租一套公寓。
友情提示:如果通過中介機構或旅行社出國看病,以上步驟將由他們幫你完成。但一旦留在國外長期治療,具體繁瑣事物還將由自身承擔。
新聞背景:
一則記錄去美國看病的帖子《一個硬幣的另一面——美國看病記》今年在網絡上傳播非常廣:在被國內多家知名醫院診斷為脊椎腫瘤且手術風險巨大之后,杭州姑娘揣著全部家當帶著患病的老公去美國就醫。原帖寫的結果是:這對年輕的杭州夫妻在美國治好了疑難雜癥,但居然沒住過一天院,沒掛過一瓶水,甚至連藥也沒吃幾顆。在美國三個月花費7萬多美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
這則帖子被無數人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分享轉載,點擊量超過了幾百萬,勾起了很多人關于去美國看病的遐想。事實上,隨著海外醫療旅游的興起,部分經濟條件優越的吉林人也已將就醫地放眼國外。與此同時,商業市場下的“海外就醫”中介服務也已落戶吉林本土,去地球的另一端看病似乎變得不再遙遠。那么,我省的哪些人會去國外看病?中外就醫差距在哪?海外就醫又有怎樣一套流程……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出國看病在長
發展如何?
長春多家大型旅行社嘗鮮“海外就醫”服務
2011年,長春一旅行社從北京引進醫療旅游服務,3年接客四五人
隨著人們對養生和健康的關注度逐漸增加,醫療旅游市場也在逐漸擴大。根據全球水療與健康峰會與國際著名斯坦福研究機構(SRI)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度全球醫療健康旅游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占全球旅游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的14%。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去日本做精密體檢、去美國治療癌癥、去英國做肝臟移植、去韓國做美容整形、去瑞士注射羊胎素……已經成為富裕階層的最新選擇。醫療旅游行業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九成醫療旅游游客選擇出境旅行購買醫療服務。
“繼出國潮、留學潮、旅游潮后,海外醫療正在升溫,吉林人的足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國外醫院。”石勝利是吉林省一家大型國際旅行社的總經理,在他的個人名片上,除承攬國內外旅游團外,醫療旅游同樣位列其中,作為重點業務推薦。
2010年,在北京工作的石勝利有機會接觸到國際旅游的新興事物——醫療旅游。醫療健康旅游是以醫療服務、疾病護理、疾病健康管理、康復養生與健康休養為主題,以旅游為載體的新興旅游產業,也是世界旅游產業近年來增長最快的細分產業領域。
正是看到這一產業的潛力和前景后,2011年回到長春工作的石勝利將醫療旅游業務引進長春發展。彼時,長春還沒有旅行社開展該項目,許多長春人甚至不知該項業務的內容,因此他也堪稱在長春開展醫療旅游業務的“第一人”。回憶最初推廣,充滿坎坷,“幾乎不被接受,2011年幾乎一個顧客都沒有,這兩年好了很多,但盡管如此,3年來也只接到了四五個顧客購買服務。”石勝利坦言,相比北上廣,吉林省的醫療旅游還處于萌芽狀態,但引領效應明顯,現在長春已經有多家大型旅行社“嘗鮮”試水。
出國看病
市場怎樣?
高費用和“家族陪護”意識阻礙發展
抵押金1人需10-12萬元,僅一項就排除了很多人
對于吉林省海外就醫者屈指可數的冷淡現狀,石勝利認為并非該項業務無市場,而是其中存在諸多阻礙因素。“大致涉及三方面,一方面接受新興事物需要一些時間。目前北上廣比較成熟,而吉林省這兩年才有,市場需要時間培育;二是該項服務定位即是高端醫療,非普通人能接受。首先經濟實力必須要雄厚,目前我們推出的醫療旅游抵押金1人就要10-12萬元人民幣,病人加陪護需要30多萬元,僅這一項就排除了很多人;另外,東北人相比南方人,“家族陪護”意識比較強。”石勝利說,一般一個病人身邊會有全家人的護理,東北人不能接受病人身邊形只影單,情感上難以適應。“這個因素最主要,很多人都希望在家或家附近的醫院治療,便于照顧和親朋探視。”
哪些人
出國看病?
富裕階層中的癌癥患者占多數
很多在國內已經被“宣判死緩”的癌癥晚期患者,在國外醫院看過之后,生命又能得以延續
這樣一個把多數人排除在外的海外醫療旅游項目,到底哪些人會選擇呢?
首先還是經濟優越的富豪們。以美國為例,一般情況下,患者在美國停留1個月,住宿費和生活費總額約為8000多美元,約合5萬元人民幣;若是患者病情比較復雜,需要在美國停留3個月,那么總額大約是24000多美元,約合15萬元人民幣。不過具體還是要結合患者的情況,甚至還要多。此外,還存在東西方體制不同、醫生經驗的差異、語言翻譯等問題。
石勝利說,“一般來說,醫療費要超過4萬美金。主要貴在人工成本費,專家費會很高,咱們國家專家費很低,掛專家號才十來塊錢,國外可不是,好專家要好幾千美金呢。”而以上僅是看病費用,交給國外醫院的,國內的旅行社還要收取5-10萬元不等的中介服務費用。
在疾病分類上,選擇海外醫療的患者以癌癥為主。海外醫療的主要病癥中癌癥占80%,心臟病占10%,神經系統疾病占10%。美國麻省總醫院是美國最大的研究型醫院,也是全球最頂尖的醫療機構之一,以治療癌癥著稱。很多在國內已經被“宣判死緩”的癌癥晚期患者,在麻省總醫院看過之后,生命又能得以延續較長時間。現在,越來越多的癌癥早期病人,希望盡早到世界上最好的醫院治療。不過,非專業人士很少能了解到這些醫院,當劉翔、姚明、潘石屹這樣的名人赴美就醫或體檢時,美國醫院才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
“數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2億。其中,60歲以上的千萬富翁超過了30萬。”石勝利認為,隨著跨國就醫便利條件的出現,人們在全球范圍內探尋自己所能享受到的最好的醫療服務將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一個龐大的富人群體正在產生。《2014中國高凈值人群養生白皮書》中公布2013年財富調查數據,吉林省千萬富豪已經達到8400位,其中,長春占據六成席位,這些人很可能是未來潛在的醫療旅游客戶。
求醫故事
去異國他鄉打開另一扇希望之門
“最好的技術、服務都用了,即使有一天女兒被病魔帶走,至少心里也會安慰一些。”
巨額的費用、語言的障礙、全然陌生的環境……對一些病人而言,他們翻越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到國外看病,只是人生絕望中孤注一擲的選擇。
長春市民鄭先生今年55歲,2011年22歲的女兒小婷(化名)大學畢業找到一家外企單位,在入職體驗時發現右側乳房有個很硬的小腫塊,卻無痛感,醫生分析很可能是乳腺癌。綜合多家醫院醫生的建議,他們選擇了手術。可半年后,復查時發現了復發癥狀,腫塊再次出現。從長春到北京,多家醫院的醫生均表示,再做手術仍有復發可能,需要化療配合服藥……
“要不試試去國外看看吧,效果會很好。”2012年5月,在一位國外留學的親戚介紹下,鄭先生第一次了解到,有醫療旅游的業務可以幫助女兒去國外看病。對于非富豪的普通家庭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但是看著女兒一天比一天憔悴的樣子,鄭先生將原本對外出租的房子賣掉,做好出國看病的準備,去異國他鄉為女兒打開另一扇希望之門。
經過查詢資料、仔細篩選并征求國內專家意見,鄭先生了解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附屬的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在這個領域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多功能手術室,能大大降低術后復發的風險。隨后,鄭先生將國內就診的全套資料,包括門診病歷、住院病歷、病理切片等進行了整理和翻譯,并把全套病歷材料發往了美國,等待邀請函,同時辦理簽證。4個月后,他們一家如愿到達美國就診。在此期間,美國醫生給予了比較權威的病理分析,然后采用了比較先進的手術方案,手術很成功,至今沒有再復發。
為了省去更多的花銷,鄭先生的女兒在醫院只待了5天,就搬到了醫院不遠處,鄭先生租的一間小公寓。3個月時間,醫藥費、交通費、食宿費加上國內中介費,共花銷30多萬元人民幣。
回顧這段出國求醫的旅程,鄭先生說,“最好的技術、服務都用了,即使有一天女兒被病魔帶走,至少心里也會安慰一些。”
中外醫療差異在哪? 預約制不需排隊等候 專家只為你一人服務
如果你爽約,可能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如果你嚴格遵循預約時間,專家就在辦公室等著你
“如果不是因為女兒出國看病,可能我永遠都不會知道,國外醫院是不用掛號排隊的。”鄭先生談及中外醫療的差距,感觸最深的就是國外醫院的預約制。“在醫院幾乎看不到排隊長龍,每次預約都有記錄,如果你爽約,可能就會被列入黑名單,今后看病會很難,相反,如果你嚴格遵循預約時間,頂級權威的專科醫生就在辦公室等著你,在這段時間里,他只為你一人服務。你無需擔心后面等候的人焦急,因為其他患者的看病時間和你是錯開的,醫生會很專注你的病情分析,了解你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國內的治療情況,當疾患涉及到其他科室時,醫生還會打電話向相應專家征詢意見。”
一般醫生的問診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一半時間是醫生在闡述疾病治療方案,另一半的時間醫生讓患者自由提問。“醫生會畫圖演示給你看,這讓家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治療的全過程。”鄭先生說,美國醫療機構用藥不多,但是醫生服務費高,對癌癥病人也沒有過度治療的問題,因為人少資源多。病人的隱私保護得很好,醫患都是一對一在一個房間里,不可能有外人介入。
國外有先進的設備、抗癌藥 多學科診療系統
真正讓美國在醫療費用十分昂貴的情況下依舊保持競爭力的,無疑是其全球頂尖的醫療技術。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癌癥學會和國家癌癥研究所聯合發布報告稱,由于存活率提高等因素,到2022年美國癌癥幸存者將從目前約1370萬增至約1800萬。美國目前癌癥幸存者中,4%的幸存者確診已至少5年,15%的幸存者患癌20年以上。中國腫瘤登記中心今年發布的2013年年報則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為350萬,因癌癥死亡的有250萬,癌癥已排在城鄉居民致死病因前列,在癌癥的治愈率上,目前發達國家已達65%,中國僅有25%左右。
“美國1990年就投入臨床的質子治療,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是一項不可拒絕的醫療技術,但目前國內該項技術尚處起步階段,普及范圍很小。”鄭先生說,對于癌癥這樣的“絕癥”而言,處在生物醫學技術最前沿的美國頂級醫院,擁有先進的設備、更多更新的抗癌藥,重要的是還有一套配合得嚴絲合縫的多學科診療系統。在生物技術最前沿的美國,藥物每天都在更新,而中國的抗癌藥少得可憐,一個新研發的藥物想要進入中國,大概需5-8年。
一次海外求醫的經歷后,鄭先生更為理性地看待中外醫療差距,與國內相比,國外醫療機構的診斷更加準確,治療方案更加全面、完善和個性化,但在實施完成環節,中國的醫療技術水平并不差。尤其是,對于一些醫學認識清晰、有成熟的治療方案和手術技術的疾病而言,中國的醫生因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并不落下風。“所以很多病患到國外檢查、確診,獲得治療方案,再拿到國內找醫院實施,這是最經濟適用的選擇。”
而石勝利也表示,除了醫療技術外,國外醫院的環境也是不少富豪階層奔赴海外就醫的因素之一。譬如在瑞士的一家名叫靜港中心的醫院,這是全球知名的抗衰老醫療機構,掌握著“羊胚胎全器官精華素”治療技術。“在這里療養,不僅可以享受最頂尖的醫療技術,還可以欣賞日內瓦湖畔,遠眺阿爾卑斯山。”
申請了就能去嗎?
錯過最佳診治時間或沒有好的治療方案都會被拒
這就意味著充分完整地向國外醫院告知病情,顯得頗為重要
盡管出國看病看上去一切順理成章,但石勝利也表示,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簡單,僅出國就醫的邀請函就有很多可能被拒。
“并不是每個患者申請到國外就醫,國外的醫院都會接受。比如,美國的醫療專家需要首先根據患者提供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符合一定條件的,美國醫院才會同意患者前往美國就醫。”石勝利表示,可能遭到美國醫院拒絕的情況包括:疾病已經過了最佳診治時間,或者美國醫生也沒有更好的治療手段,或者該疾病在本國也能夠得到治療。這就意味著充分完整地向美國醫院告知病情,顯得頗為重要。
另外,即便你拿到邀請函,簽證被拒的概率也很高,因為美國有一條法律,對于性命攸關的急診病人,公立醫院不管你是哪國居民,不管是不是合法的身份,都不能因為你付不起錢、不是美國人而拒絕診治,治療費用由政府負擔。出于這方面的考慮,簽證官可能會不讓你來。這也是不少醫療中介公司在辦理手續過程中,對于看病始終守口如瓶,而單純以旅游為由出國,然后再到醫院看病。
特別提示>>
小心低價格、“小診所”陷阱
醫療事故可能面臨維權難
去國外就醫,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除了高昂的費用,還必須小心很多陷阱。據悉,目前國內獲得海外醫院官方認證的中介服務機構非常少,海外醫療高端服務市場良莠不齊,因此,海外就醫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一般來說,美國在癌癥、腦外科方面有優勢,英國骨科、心臟科水平先進,德國在醫治兒童腫瘤、腦瘤方面技術一流。不過,大多數患者的選擇比較盲目,不知道最適合的醫院和醫生是哪個,不少人被忽悠到一些診所。據媒體報道,浙江癌癥患者劉先生2013年通過國內一家中介服務機構到美國接受治療。到美國以后才發現,中介機構承諾可以治療癌癥的醫院,竟然是一個僅有3個醫生的小診所。
石勝利提示說,目前,海外就醫市場才剛剛起步,中介服務機構參差不齊。除了可能陷入小診所的陷阱,有些中介機構為了做成生意,在預估海外醫療價格時故意報低價格,患者到了海外以后發現費用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不得不返回。此外,一些醫學上公認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到了海外也未必能治好。
此外,相比中東、東南亞地區成熟的醫療旅游,國內的各項跨國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患者應綜合多方因素,切忌病急亂投醫。石勝利稱,判斷一家海外醫療服務公司是否正規、可靠、專業,一方面是看其與海外醫院是否有官方正式的合作協議或授權文件,另一方面最好去中介機構進行實地考察。
“國外正規醫療機構不會向合作機構提供傭金,也不允許代收檢查治療費。”石勝利說,患者醫療花費要直接付給醫院。有的中介會忽悠患者把錢交給中介機構,這就存在謀取私利的可能。
同時,長春市某三甲醫院腫瘤科陳醫生也建議,有的患者依靠工資收入,甚至打算變賣家產去求醫,這部分患者最好還是留在國內。即使最好的醫院也未必有靈丹妙藥,醫療不是消費行為,無法擔保一定治好。“去國外治病,就普通疾病來說,國內外醫療差距不是太明顯。對于一些罕見病,歐美醫院科研水平相對高一點。不過,去國外看病一旦發生醫療事故,如何維權、如何訴訟,將非常復雜。”陳醫生表示,除了找可靠的中介服務機構,去國外看病還需要謹慎規劃,找適合自身的專科醫院,在選好排名靠前的醫院之后還要找擅長治療相應病的專科。(記者劉佳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