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曉艷
匯豐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相繼進駐,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迅速崛起,小額貸款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長白山旅游和長春迪瑞醫療先后在上海主板和深圳創業板首發上市,我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0戶;
盡管下行壓力加大,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485.3億元,比年初增加1636億元,同比多增307.2億元,同比增長17.7%,高于全國4.7個百分點。
……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
吉林金融業,在一次次改革創新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全力支持全省經濟與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基礎設施、新興產業、城鎮化、“三農”、小微企業等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與服務,已然成為拉動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摸準金融新常態
讓實體經濟“血脈”更暢通
曾經有一陣子,吉林省裕宸商業服務集團董事長田旭為融資的事愁眉不展。“由于企業發展太快,承攬服務項目過多,流動資金一下子變得非常緊張。”情急之下,田旭求助于吉林銀行。
“銀行通過國內訂單融資給企業貸款300萬元,可解決了大問題。”田旭感激地說,企業不止很快渡過難關,還進一步發展壯大了。
裕宸商業服務集團的變化是銀行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縮影。我省金融大力度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服務手段和方式,確保持續不斷“供血”實體經濟。截至去年10月末,全省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2827.4億元,較年初新增466.1億元,同比多增164.1億元。
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我省還有大手筆。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助保金池項目,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開辟了新路徑。首期省和長春市共出資60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鋪底資金注入“助保金池”,當年可為中小企業貸款6億元。企業通過“助保金池”項目貸款,可按抵押物100%額度申貸,而一般政銀企融資平臺只能貸到40%左右。
“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往往拿不出有效的抵押資產,從銀行獲得貸款較難。”長春市廣源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采取“小額分散”模式向相關客戶提供貸款,抵押靈活,隨借隨還,具有“短、小、快、靈”的特點,與大銀行的業務形成了互補。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累計批準開業小額貸款公司737家,注冊資本金達208.2億元。全省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149.5億元,較年初增加25億元。
抓重點項目建設就是抓住經濟發展關鍵點。去年,省金融辦整理編印了《2014年吉林省重大項目融資需求信息匯編》,協調杭州美泰、中江國際等新型金融資源多次與長春、吉林、延邊等地重大項目開展融資對接。各家金融機構積極對棚改項目、蓮花山示范城鎮建設等重大項目予以支持,使得一大批建設項目以及重點產業項目落地生根。截至11月末,省內金融機構支持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592個,融資額1396.4億元。
金融創新謀突破
激活農村經濟一盤棋
2014年,對梨樹縣梨樹鎮西平安村的種植戶王偉而言,是一個幸福年。
“以前缺錢時,沒辦法就借高利貸,還得找關系不錯的擔保,利率還高得離譜。”王偉將土地流轉到物權融資農業發展公司后,從當地農村信用社貸到5萬元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建起了兩個大棚種豆角、西紅柿。
“靠大棚我收入了7萬元,日子過得很紅火哩。這事要放在幾年前,怎么也不會想到手中的土地能變成活資產。”王偉樂呵呵地說。王偉還告訴記者,他們村拿到貸款的人,有的用來擴大種植面積、有的用來發展養殖業,還有的做起了小生意……
為破解農民和涉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我省緊緊圍繞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積極推進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實現全覆蓋。截至11月末,全省有43個縣(市、區)成立了物權融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梨樹、東豐等29個縣(市、區)開展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共為農戶發放18236筆、金額8.5億元貸款。目前,我省正開展林地、參地、草場、水面等領域融資試點,推動服務對象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村規模化經營主體延伸。
更多的金融機構發揮“供血”功能,支持“三農”發展,創新推出直補資金擔保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在一系列創新基礎之上,10月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4110.5億元,同比增長26%。全省農村貸款覆蓋率由2008年前的不足50%提高到現在的80%以上,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額達到2451.8億元,切實支持了農村規模經營發展。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當地農村融資成本也明顯降低,我省貸款利率平均下降3個百分點。
趁著冬日午后陽光正暖,九臺市卡倫鎮幸福村農民張大爺奔向本村的小雨超市。刷卡、出賬單、簽字,順利地把養老金取出來。原來,這家超市還是農行“金穗惠農通”服務點。過去一年來,我省不斷推進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智能手機、智能支付終端(轉賬電話)、POS機等自助終端漸漸在農村普及,有效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農民足不出戶就能辦理金融業務。
省農村信用社還啟動了流動銀行服務車項目,彌補了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無法直面辦理業務的不足,有效滿足了偏遠地區農戶辦理金融業務需求。
借力資本市場
多渠道的融資形式正在逐次打開
融資多元化,是企業降低資金成本的有效途徑。
作為全國首家鎳業上市公司,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規模的海外并購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去年9月5日,隨著60億元定向增發資金全部到位,吉恩鎳業成功實現再融資。
“在資本市場上再融資成功,企業資產負債率將從85.63%下降到56.39%,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助,也能助推企業加快跨越騰飛。”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
為推動吉林省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我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2014年,我省已有長白山旅游和長春迪瑞醫療先后在上海主板和深圳創業板首發上市;西點藥業、科龍建筑節能、金冠電氣、中通國脈等4戶企業正在等待證監會首發審核。中鋼吉炭重大資產重組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隨著國家“新三板”體系不斷完善,差旅天下、希邁氣象、星月時尚已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易點科技、麗明科技、金越交通、金洪汽車、久盛建材、朱老六食品、吉林艾斯克等7戶企業正式上報股轉系統掛牌申請材料。
亞泰集團等17家企業發行債券41只,融資共計307.6億元。股權投資類企業新增41家,注冊(認繳)資本9.3億元,已累計注冊成立166家,注冊(認繳)資本112.4億元。
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率先在國內同行業中開展了以股權登記托管為基礎、以股權質押為核心的金融服務,目前已完成產權(股權)交易112宗,成交額14.4億元,另有3家企業在吉林省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
在源源不斷的金融“血液”潤澤下,我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民生持續改善……吉林經濟發展,引擎聲陣陣,蓄勢中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