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吉林省位于東北亞地區的中樞,東靠長白山,西臨科爾沁草原,發源于長白山的三條大江——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從境內流過。這里文化厚重,歷史厚重,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西團山文化,唐和渤海時期的古墓葬文化,遼金時期的民族交融文化,明清時期的東西部開發文化,闖關東文化等等,千百年來,多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關東民間文化。2015年1月31日到2月16日,由東亞經貿新聞、吉和網主辦的吉林省首屆年博會,在歐亞賣場9號門會展中心盛大啟幕。純正關東年俗文化,將在這里精彩上演。
2015年1月31日,東亞經貿新聞報社、吉和網聯合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將在歐亞賣場舉行“民間藝術走進關東大年”特色展演暨吉林省首屆年博會開幕式。
用吉林獨特物產為原料 加工創作出民間藝術
“吉林的民族民間文化不但底蘊厚重,豐富多樣,而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動性和原創性。要說特色文化,吉林的民間文化應該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我國著名民俗學家、關東民俗泰斗曹保明,談起吉林民間文化時神采飛揚。
曹保明說,吉林民間文化是以本土材料和資源創造出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特質文化,它們是以長白山和黑土地巨大的天然優勢所形成,如以長白石、松花石、安祿石、鴨綠石為主料的吉林石雕、石刻、微雕、微刻和雕刻藝術;以松花江浪木、長白山根雕、盆景雕造為主料的吉林民間造型藝術;以柳條、草棵、葦子、莊稼稈棵為主料的柳編、草編、葦編藝術和工藝品;以樹葉、糧豆、老紙、皮毛、布料為主的吉林樹葉貼畫、糧豆拼畫、毛貼畫、紙和布貼畫;以長白山和黑土砂泥燒制而成的泥雕、泥人、磚雕、磚刻藝術和作品,還有直接以長白山老木、樹皮、枝丫來造型、雕刻、繪畫等枝藝作品。
這些以吉林獨特的物產為原料加工創作的民間藝術品和民間藝術,都是我省獨特而豐富的特色文化品類。
吉林剪紙、刀畫、鞋藝 個個獨一無二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我省剪紙流派、門派、家族和以剪紙藝術家為主的有特色有影響的剪紙之家已不下幾十家之多,如關云德剪紙,李寶鳳剪紙,李才存剪紙,王挺起剪紙,張春穎剪紙,陳國章剪紙,李俠剪紙,倪友芝剪紙,侯玉梅剪紙,白崇仁剪紙,張杰剪紙,陳維珍剪紙,何金鳳剪紙,蔡景珍剪紙,老潘太太剪紙,馬淑芹剪紙……
他們都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調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這是我省一個獨特而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特色文化產業。
與之相繼形成發展勢頭的還有吉林刀畫,已經引起中外文化界人士和相關企業的關注。
民間個體作坊和民間民俗文化類別如魚骨畫貼畫、民間鞋藝、布和線的編織勾結作品,古塵泥陶的燒造,古車馬、爬犁及交通運輸文化的民間造型藝術,葫蘆造型及葫蘆畫和葫蘆雕刻藝術,撲克造型藝術和品類,紙塑和烙鐵畫,皮藝、車技、鐵藝、手撕紙、苞米窩撕剪作品,滿族特色剪紙,長白山枕頭頂刺繡,布偶,木偶,熏畫,民間玩具布老虎,搬不倒,珍珠球,九連環等等,都是我省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特色產業類別。
吉林省在保持原色自然民族民間特色文化歷史的基礎上,一大批獨特的技藝生產作坊文化已經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類別。
它的歷史久遠性,多民族性,內容的多樣性是它獨特的特征,還有它的突出的本土資源性。
如吉林的大缸、鍋碗瓢盆燒造的缸窯技藝,吉林特色糕點、糖果的制作技藝,吉林原始老酒的釀造技藝,老醋、醬油、醬菜的釀造技藝,人參加工技藝,煙草栽種技藝,烏拉滿族民居建造技藝,滿族旗袍和服飾制作技藝,吉林朝鮮族服飾的縫制和印染技藝,傳統樂器的制作技藝,有久遠歷史內涵的吉菜(宮廷菜、滿族菜、進貢菜系),老字號品類福源館,楊麻子大餅,白肉血腸,鄭發菜刀,李連貴大餅,裕昌源,大源泉,積德泉,孟氏接骨,董氏藥膏,趙小孩,老韓頭豆腐串,都是極具特色的重要民間文化。
通過年博會傳播吉林特色文化產業品牌
作為國內知名的文化學者,關東文化的泰斗級人物,曹保明認為吉林省首屆年博會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建立吉林特色文化產業精品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文化。文化產業的最重要特點是其民俗性和民族性。民間藝術來源于民俗,民俗是市場的熱點,也是賣點,如東北民俗“關東三大怪”,其中“養個孩子吊起來”就被我們從旅游產品角度以“關東睡寶”為主題得到了開發。另外,冰雪文化也可以做成我們的系列特色文化產業精品品牌推出。在東北的吉林,季節性特色十分突出,很好地把握民間特色文化在季節性上的特色和優勢,也是我們開發特色文化產業的必由之路。旅游開發和文化建設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問題,我們要在省委和文化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統一協調,統一規劃,大力開展我省特色文化產業的創新之路,把我省文化大省的形象真正樹立起來,給歷史和未來留下深刻的記憶。
曹保明說:“我們的習總書記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說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們的‘民間藝術走進關東大年’活動就是要深刻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我們1月31日歐亞賣場9號門,不見不散!
記者 莊利銘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