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姜春華來自四平市,2006年開始,她每年都會堅持獻血。2012年的一次獻血過程中,在醫生的介紹下,她留下了一份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兩年后,2014年9月,姜春華得知,自己的血樣與天津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自己的一次捐獻,能挽救一個生命,姜春華沒有猶豫,馬上同意了捐獻造血干細胞。對她來說,這是兌現自己的承諾,也是一份生命力量的傳遞。
2月9日,吉大一院的醫生于力,準備為姜春華采集造血干細胞。病房里,于力和姜春華有說有笑,看得出來,姜春華狀態不錯。
幾天來,姜春華一直留在醫院,為采集做準備。她每天的生活很規律,除了定時注射動員劑和鹽水,還會按時給家里打一個電話,每次第一個接起電話的,都是四歲的女兒。姜春華說,自己十幾年前曾外出打工。回家之后,這是第一次在外這么久。所以每次聽到女兒的聲音,確實有點想家。
姜春華說,自己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父母都很理解和支持,可能是不太了解捐獻的流程,父母也會流露出一些擔心。因此,她每次打電話,都會安慰父母,讓他們不要掛念。
說起捐獻造血干細胞,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并因此而生出擔心。主任于力介紹,其實,通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細胞,與獻血的過程差不多。既安全,捐獻者也不會有明顯不適感。在一定時間過后,造血干細胞還會在體內再生。
為了在采集結束后,第一時間將造血干細胞送到患者手中,于力提前就做好了準備。機票、儲運箱、行李,都放在了病房里。
早上八點,姜春華來到細胞治療科。醫生介紹,這次采集過程會持續五個小時左右。下午一點之前,采集基本就會結束。病床上的姜春華,看不出緊張,讓所以采集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于力說,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發現姜春華是一個性格開朗,熱心腸十足的人。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姜春華放舍棄了自己的時間和工作,也讓他十分感動。
早晨九點,吉林省紅十字會秘書長于立敏,為姜春華送來了榮譽證書,姜春華,也成為吉林省第47名,全國第4740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10號,姜春華就可以辦理出院。吉林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也會將她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