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吃住,衣服都有護工洗,早晨護工查房,要是有什么情況直接就給治了,實在嚴重的護送去醫院,我們在這一日三餐比在外面打工吃的還好。”51歲的金昊吉無妻無子,去年因左腳截肢被送入琿春市英安福利服務中心,他對這里“醫養結合”的休養環境十分滿意。3月6日記者走進該福利中心看到,診療室、活動室、藥房、室外菜園等老人生活休閑設施俱全,院內有20名工作人員,醫護人員8名,24小時值班輪流看管老人。
英安福利服務中心是我省首家實現醫養結合的公辦民營試點。實行醫養結合康復型的經營模式,在2014年2月承包給了琿春市錫和醫院后,試行公辦民營。護士長周潔告訴記者,目前住在這里的119名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三無和五保老人,食宿醫療費用全免,由政府承擔,少部分自費入住的老人也享有20%的優惠。“每周3至4天會有醫院大夫專家隨診,輕微的病癥平時在院內都能夠治療痊愈,遇到突發疾病時,錫和醫院會有專門救護車到福利院接送患者。”周潔說,“我們還有專業的營養師和康復師,對臥床的老人進行配餐,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根據病情進行配餐。”
據了解,琿春市現有60歲以上老人3.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5.8%,五保戶和城鎮孤老近兩千人,“空巢”老人更是達到一萬人以上。為有效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保障優質養護服務,琿春市探索創新“公辦民營”新模式,建設起因病托老機構、老年康復和護理于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公辦民營、醫養結合”目前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老年群體,琿春共有18家養老院,其中公辦的6家醫院中已有2家實行了“醫養結合”模式。去年9月份,琿春市又開工建設社會養老服務示范點老年養護樓,計劃安置350張床位,主要解決城市三無人員、優撫對象等弱勢群體的養老問題。預計于201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對于老人可實現“醫養結合”,而對于普通市民,琿春市又開展了“遠程會診”,將百姓問診的“藥方”從北京送到了琿春。
走進琿春市醫院八樓遠程會診中心,記者看到兩臺電視,這是進行遠程會診時患者、琿春市醫院醫生和外地專家“面對面”問診的平臺。先進的會診系統將CT、MRI、超聲影像、檢驗報告等各種診斷依據準確、完整地輸送到會診醫院,醫生可及時、準確地做出診斷,制定出科學的治療、護理方案。“遠程會診覆蓋了全部科室。目前琿春市醫院已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成功進行遠程會診42例,縣級醫院與301醫院進行遠程會診的這種模式,我們在全省是首例。治療效果很好,患者不必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在我院即可享受名醫服務,解決了患者就診和轉診產生的費用和排隊掛號的問題。”琿春市醫院院長兼書記李鐘燮說。
近兩年,琿春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解決百姓就醫需求,不斷加大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市醫院于2014年開工建設了門診綜合樓,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病床總數621張,預計2016年投入使用。“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進一步推廣,目前該診療服務模式已覆蓋科室達60%,已有近五千位住院患者因“先診療、后付費”政策而受益。同時,深化醫療人才機制改革。增設一線醫療崗位160個,面向省內外高薪招聘一批高水平醫療人才,琿春市中醫醫院還引進朝醫按摩師,針對頸椎病、腰椎病、肥胖等患者。
“送藥上門”也是琿春市便民就醫的一項新舉措。琿春中醫醫院從去年開始跟郵政物流合作,對于市內買草藥的患者可以花費五塊錢“送藥上門”,免去了患者二次等藥的麻煩。鄉鎮“送藥上門”費用是15元錢,要比老百姓上門取藥費用節省一半左右。“以前派醫生下鄉對口支援時,鄉鎮醫院中草藥不全,沒法把藥開全,所以我們想把中醫院的藥房作為全市的集散中心,我們跟聯通合作開發了手機辦公軟件,這樣通過軟件開藥方,市醫院遠程就可實現開藥、配藥,進一步解決鄉鎮百姓的就醫問題。”琿春中醫醫院院長王偉杰說。
據了解,琿春市將在醫療衛生和社會養老等各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從今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對全市70歲以上老年人,按年齡每人每月發放100到400元不等的補貼。(記者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