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綏軍中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1937 年10 月1 日夜間,徐向前接到了朱德、彭德懷的電報,要他速到友軍部隊中去開展統一
戰線工作。接到電報,夜10 時徐向前即告別了周恩來、彭雪楓和辦事處的人,坐汽車出發。次日早6 點鐘到達五臺縣城。再往上走,山路狹窄崎嶇,汽車不能通過,他只好乘馬趕往南茹村面見閻錫山,在和閻錫山談判結束時,朱德、彭德懷和任弼時率八路軍總部也到了五臺縣的南茹村。這時毛澤東又有了新指示: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重點控制五臺山脈,形成恒山、五臺、管涔三大山脈之間的廣泛游擊戰爭,配合晉綏軍的正面作戰。要做好敵人占領整個華北準備。統一戰線和發動群眾工作,應緊緊圍繞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任務進行。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向徐向前傳達了這個新指示后,讓他帶一個工作組,到友軍中去開展工作。
10 月初,閻錫山正在準備著忻口戰役。在五臺縣的小豆村,徐向前見到了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兩人討論了雁北局勢。日軍在平型關遭到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嚴重打擊之后,開始調整部署。驕橫無忌的日軍第五師團師團長坂垣征四郎銳氣大減,畏避于平型關五天不敢下山; 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旅團長筱原誠一郎倉惶率部從同蒲鐵路尚希莊一線向第五師團靠攏,突破茹越口,侵占繁峙城;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從綏遠調頭南進,經右玉、平魯,日軍占朔縣,又由陽方口越過內長城,占領了寧武之段家莊地區。楊愛源擔憂地說:看來崞縣城、原平也難保住。閻錫山正在設置忻口防線。守廣靈的七十三師師長劉奉濱作戰負傷,部隊調往忻州方向。臺懷只有從天鎮撤下來的李俊功一○一師,金憲章的新編第二師和一個新編團留駐。徐向前說:“保定、集寧、滄縣已經陷落, 日軍逼近了娘子關,忻口有沒有把握守住? 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配合你們打游擊戰,要打到敵人側翼和后方去!即使整
個華北淪陷了,我們也還是在敵后打游擊。你們最好也不要用那種死守陣地的消極打法,工事靠不住。從幾次和日軍接觸看,官兵作戰還是很勇敢的,二○三旅旅長梁鑒堂在茹越口以身殉國;在團城口,一個團長率部與敵人拼殺,200 多人同歸于盡。但由于打法欠妥,陣地一個個失掉了。”徐向前還說:“敵軍銳氣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部隊沒士氣。部隊還是得要有政治工作,多講一些‘大日本皇軍’可以戰勝的道理,把官兵的士氣振奮起來。”這是針對晉軍士氣低落的狀況說的。楊愛源點頭稱是,說:“希望你們到山上走一走, 也給弟兄們講一講。”
第二天,徐向前率隨同工作小組到了五臺山的臺懷鎮,住在靈峰寺內。五臺山以臺懷鎮為中心,周圍寺廟有300 多處,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筑群,號為“五臺山佛教圣地”。那時部隊到五臺山上,多是住在寺廟里。一住下來,緊張的工作就開始了。徐向前對工作小組的人說:“戰事越來越緊,時間不等人,咱們的工作得往前趕,有部隊的地方,都盡量去一下。”他們用游擊戰爭的工作方式,經常是夜間趕路,白天工作。他們先后會見了李俊功、金憲章、田世俊等一些師團長官,還在楊林街、朱位、油坊街等地,舉行了友軍下級軍官談話會、演講會,分析抗日戰爭敵我雙方的形勢;介紹游擊戰爭的戰略與戰術,發動群眾及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怎樣開展政治工作;講國共合作的必要性,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對敵,樹立抗戰必勝的決心與信心。
閻錫山部隊的軍官們很愿意聽徐向前演講,有的當場表示要向八路軍學習,多打幾個像平型關那樣的勝仗。可是,由于閻錫山不實行全面抗戰的戰略戰術,只依靠正規軍打消極的陣地防御戰等原因,所以,下邊雖有“守土抗戰”之志,也難施展。不久,忻口戰役失利,閻錫山指令部隊后撤。命令一下,整個軍心動搖,撤退成了逃竄,一片混亂。群眾編了一首歌謠道:“十月山西人人忙,富人搬家忙,窮人心惶惶,軍官丟部屬,小兵扔大槍。”楊愛源跑得更快,一直逃到太原,為閻錫山搬家出逃太原做準備去了。徐向前感嘆地說:“一個統帥失去了信心,縱有精良的部隊也無法戰勝敵人。”
閻錫山的敗軍一退再退,加上潰逃的散兵到處搶掠,這樣就觸怒了人民,山西乃至全國輿論大嘩。閻錫山在這種壓力下,忍痛處死了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李臨死前大喊冤枉:“我是奉令撤退,罪不在我!”閻錫山的晉綏軍潰不成軍,八路軍卻適時地轉入敵后,積極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為以后建立敵后抗日民主政權和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黨在山西的統戰工作,初步打開了山西的抗日新局面。而作為代表團重要成員之一的徐向前,更是以自己山西人的特殊身份,為抗日新局面的形成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來源:人民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