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羅斯戰機出口帶來挑戰
中巴兩國聯合開拓市場的努力在過去舉行的幾個航空展上已經有所體現,這也引起了西方主要航空生產商的注意。當JF-17戰斗機提升了中國航空對外公共關系和海外市場開拓的時候,與西方大型航空武器公司相比,中國還是缺少一些老道的經驗,但是在第三世界的航空武器市場,中國比他們的對手——俄羅斯,更熟練于如何開展推銷攻勢。然而,莫斯科在出口戰斗機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而且中國目前還很依賴俄羅斯的蘇霍伊系列戰斗機,如蘇-27和蘇-30。中國正在默默地追趕,希望能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2010年在中國舉行的珠海航展上,巴基斯坦空軍派出陣容強大的代表團,把JF-17戰斗機推向輿論的熱點。在這次航展中,防務專家總結出這款戰機的五大賣點:價格便宜、生存能力強、靈活性好、維護方便以及能夠發動致命打擊。其中,人們關注的是JF-17戰斗機的“價廉物美”,其次是日常維護有保障,而且成本并不高。
盡管JF-17戰斗機面對西方現有的先進戰斗機并沒有多少優勢,但它畢竟能夠提供上世紀90年代西方戰斗機的作戰能力和性能,而且有些系統和能力接近當前的水平。JF-17戰斗機最大外部掛載重量為3.6噸,可搭載的武器包括短距離空空導彈和超視距空空導彈。其他武器和傳感器包括LT-2激光制導炸彈和WMD-7 全天候激光指示吊艙、C802A反艦導彈和KG300G SPJ空中自我保護干擾吊艙。
此外,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和巴基斯坦都認識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戰機從頭到尾的維護問題。在歷史上,俄羅斯飛機為人們所詬病的一個主要缺點就是缺乏備用零件,而且在進行重大修理時往往一拖再拖。一位前馬來西亞空軍后勤官員在2011年曾告訴《飛行國際》雜志,他們有一架米格-29型戰斗機發動機出現了問題,送到俄羅斯進行維修整整花了一年時間,“維護就是一場噩夢”。因此中國也把軍用飛機的售后服務當做是重要的競爭力。
但是要想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中國還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可靠的生產質量,航空發動機的生產和妥善的服務和維護。中國的JF-17戰斗機仍舊需要進口俄羅斯發動機,所以中國只有實現航空發動機的獨立生產,才會給俄羅斯的戰斗機出口帶來真正的威脅和挑戰。
【注】:見7月21日《法制文萃報》4版;原題《中國期待戰斗機出口獲得突破》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