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處于“微笑曲線”底端的加工貿易結構削弱了江蘇外貿的整體競爭力。南京海關12日統計顯示,受制于加工貿易增速緩慢,今年前4個月,外貿大省江蘇的進出口增幅低于廣東、上海、浙江、山東等沿海主要外貿省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今年1—4月份,江蘇實現外貿進出口1665.8億美元,同比增長22.6%,不僅低于全國增幅5.9個百分點,也分別低于廣東、上海、浙江和山東0.2至11.5個百分點。
據南京海關統計處張欣分析,今年以來,江蘇外貿進出口增幅低于其他主要外貿沿海省市的原因在于加工貿易增幅較為緩慢。1—4月,江蘇加工貿易進出口增幅為11%,而同期廣東為32.8%,浙江為14%。作為江蘇主要貿易方式和外貿增長推動力的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緩慢,拖累了該省外貿的整體增速,江蘇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長期以來,江蘇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模式,目前,全省“一手買、一手賣”的加工貿易占比達60%以上,而浙江、廣東近年來已壓縮至30%左右。隨著低成本勞動力時代的終結、資源和環境壓力的加大,江蘇外貿發展模式亟待改變。
江蘇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優化加工貿易結構,促進加工貿易由原來單純的貼牌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制造等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同時提高新投資項目的技術和資本密集度,這些是江蘇外貿未來發展的現實路徑。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