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代工業發軔就和化工結下“不解之緣”的南京,在轉型發展的機遇面前,堅決地拿化工污染“開刀”。
據南京市環保局近日透露,南京“治污行動”一個多月來,已關停120多家“三高兩低”企業。三年內南京要關停整治470多家化工企業。而隨同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南蘇中四個城市考察的南化、揚子石化老總也表態,將砸下巨資治污,淘汰落后產能。
“鐵腕治污”,許多人只把它當做一次環保行動,而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看來,它更是城市轉型發展的契機:“如果說創新驅動解決了發展動力問題,化工治污則扔掉了城市發展包袱,讓南京義無反顧、‘輕裝上陣’。”
“南化樣本”,推動“小不點”“巨無霸”一起整治
放眼全省,南京的化工整治,可謂是我省繼太湖水污染事件后的又一次“環保風暴”。為此,南京黨政代表團專程無錫取“治污經”。南京的整治名單中,既有“小不點”(小化工),也有“巨無霸”(大化工),阻力可想而知,可上至市委領導,下至街鎮干部,無不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市環保局長韋昌明,更坦言自己“把烏紗帽甩在桌上抓環保”,他和南化公司的反復博弈中,逼著后者將原來5年的治污計劃,縮短至一到三年完成。
“南化是央企,但在環保上不會得到法外開恩。”韋昌明介紹說,該企業三臺脫硫機組2008年就開始建,拖到去年還沒啟用,減排未達序時進度,今年6月更是釀成了酸氣泄露事故。“污染減排,是政府對全市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誰也不能‘倚老賣老’、蒙混過關。對南化,我們的措施是項目限批,誰來說情也不行,把欠賬還清再說!”
政府的堅決態度,讓南化簽下“城下之盟”:拿出5億元用于環保治理,在青奧會前全部整改到位。眼下,南京正對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京化工園等化工巨頭一家一家摸排,提出整改要求。
“南化樣本”起到了示范效應。“看來這次政府是動真格的了”,隨后針對小化工的關停整治,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記者隨環保部門走訪看到,銹跡斑斑的釜罐,包裹粗陋的管線,氣味濃烈的車間……幾乎成了小化工的“標準照”。“小化工從投產那一天起,就不具備治污能力。”市環保局副局長包洪新說。因此,已經關停的120家化工企業,大多數是“直接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