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林一體,彰顯南京城市特色。可1956年拆掉的太平門,和如今穿行其下的太崗路,把紫金山、玄武湖、明城墻硬生生“掰”開了。7月12日,南京市研究并原則通過的澳大利亞CK公司中央公園規劃,設計了300米長的“綠坡”跨越太崗路,并擬復建太平門,建設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園。
記者日前看到按照這一設計思路展示的動畫效果:一大片寬闊的綠色坡地從白馬公園緩緩伸出,蓋過喧囂的太崗路延展至玄武湖邊,紫金山好像飄蕩在湖水中……紫金山和玄武湖原本彼此割裂,這樣一整合,將成為世界級的、獨具特色的中央公園!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單景南評價說:“城市中央,有高山(紫金山)、深水(玄武湖)、古城墻,這樣的組合在世界級大都市中絕無僅有!”
世界大都市的中央公園,不只區位上地處城市中心,空間上還由連續不間斷的綠地水面組成,未被城市路網分割,公園內的交通、娛樂、休閑、服務自成一體,市民更能盡興。而從地圖上看,紫金山、玄武湖像個連體的“葫蘆”,可惜葫蘆“頸部”那條寬闊繁忙的太崗路切斷了山水,也不利于旅游的統籌安排。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介紹說,從自然地理看,玄武湖算得上是紫金山的泄洪湖,本來山水相連,但早在建造明城墻時,兩者就被太平門下的太平堤(太崗路前身)隔斷了,距今已有600多年。近代以來,太崗路成為城市主干路,2000年降坡改造為城市干道,成為龍蟠路的一段。現如今,車水馬龍的太崗路無論從景觀視野上,還是旅游組織上,都將紫金山、玄武湖分隔開來。
太崗路的交通現狀業已形成,兩邊的山水資源又要打通,怎么辦?規劃師們大膽設計了一塊長長的坡地型綠地,在太崗路上挑空跨過,從白馬公園一直伸到玄武湖水邊。這樣,太崗路猶如藏身坡地下的隧道,坡上山水相連、寧靜開闊,坡下車流滾滾晝夜不息。CK公司亞太地區董事韓偉介紹,這個“綠坡”的四個角下,還將“藏”有游船碼頭、停車場、公共自行車點等,游人可在此“換乘”,選擇健步登山或下湖游船,等于是個游客服務中心。
中央公園在空間上打通山水阻隔的同時,還將修復“殘缺的歷史”,規劃恢復太平門,人們可從中央門附近的神策門沿明城墻健步走進紫金山。規劃中的高空纜車從山頂公園經停天文臺后一直“飛”落玄武湖邊,游人可一路縱覽長江、城市和湖山風光。這樣,公園就形成了水陸空三條游覽線,景區內人們可劃船、步行、輪滑、騎自行車,愜意休閑而無干擾。
南京市政協副主席鮑永安評價說,紫金山人文深厚,玄武湖寧靜壯美,該規劃實施后,將把城墻內外、山水深處的大批景點整合串聯,在玄武湖周圍,將在明城墻外圍拆出30-50米的旅游通道,建設神策門、玄武門廣場、雞鳴寺、九華山等城墻公園,紫金山則做好孫權陵、明孝陵、中山陵三大名陵文章。“過去紫金山、玄武湖兩邊的旅游缺乏整合,以后就可以整體策劃、宣傳和包裝,豐富各類旅游文化節慶活動,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品牌。”
南京如此大手筆建設城市中央公園,并非僅僅出于旅游需要。紫金山、玄武湖加起來有40多平方公里,跟南京老城面積差不多,整合建設好向市民開放,將是多大的民生福祉!而由于城市外擴,在仙林、新港、馬群等副城、新城層層圍合下,紫金山、玄武湖已成整個南京都市區的“綠核”。把這兩座重量級的景區整合為一個大的中央公園,時機已經成熟,有利于城市發展、人氣凝聚和品質塑造。(顧巍鐘)
來源:新華報業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