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天,一天,兩會近了。伴隨著兩會的臨近,許多四川網友“網上議政”。截至1月15日,記者發現,網友與本次兩會的很多建議都引起了政協委員們的關注,與委員提案相契合,相呼應。
網上網下共鳴,首份提案聚焦交通建設
中國日報網消息:【網友聲音】“建議規劃修建樂(山)自(貢)瀘(州)遵(義)鐵路”,“改善丘陵人口大縣的交通條件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建設川南機場也應該提上議程了!”……打開網頁,一項項關于交通建設的建議映滿眼簾,記者發現,在網友的呼吁中,大約80%都是交通建設。加快交通樞紐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支撐,成為網友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鐵路建設是網友們最為關注的內容,網友“豆花之鄉”、李超、李永成皆不約而同提到瀘州還不通火車客運的問題。他們說,加快川南鐵路網建設,不僅方便川南群眾出行,更能有效激活川南地區的旅游資源等。還有的網友關心水路建設,呼吁通過“沱江航道整治工程”,利用好沱江等水運資源,配合高速公路建設,讓富順等城市的區位優勢顯現出來。
在表示急切企盼的同時,網友也提醒:規劃新的交通干線,要有超前意識,至少要30年不落后,不能剛剛建成就滿足不了需要了!
【委員回音】或許是關注到網絡民意對于交通樞紐建設提速的期盼,農工黨四川省委在提交的首份提案中便把交通建設作為主題——《加快綜合交通配套體系建設,強力助推內河水運經濟快速發展》。而這份提案也成為省政協收到的一號提案。
這份提案認為,四川內河水運經濟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對全省的經濟發展應當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一個集裝箱碼頭所產生的價值,92%體現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其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為1:5,對就業的帶動為1:9。但目前我省內河水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是基礎運力不足,綜合交通配套體系缺乏。我省應盡快研究并出臺有關“加快四川省內河水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黃金航道及港口集群加快建設為基礎,以現代物流業特別是集裝箱標準化運輸為依托;以綜合配套政策扶持為強力支撐,并通過與公路、鐵路等綜合交通網絡有機結合,推動我省內河水運經濟的發展和壯大。
委員劉俊澤的提案也與網民呼聲“高度一致”,他在自己的提案中呼吁將內江至瀘州城際鐵路列入交通樞紐建設規劃,加快內江至瀘州城際鐵路建設。他認為目前川南五市尚沒有一條快速鐵路連接通道,規劃建設中的成渝客專、渝昆城際鐵路也分屬于兩條鐵路運輸系統,制約了川南經濟區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而興建內江至瀘州城際鐵路不僅是適應川南城際客流和旅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對進一步完善川南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區域城際鐵路網絡,帶動川南經濟區發展,暢通四川出川第一港——瀘州港的物流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共同促進:改善河道水環境
【網友呼吁】狀若死水的河道上,泛著白白的泡沫,河邊上是堆積如山的垃圾——這是網友“渭水”上傳到四川在線中的畫面,“渭水”在帖子中心痛地說這是他家鄉縣城的母親河,“縣城面積不斷在擴大,縣城面貌也是日新月異,然而,我們那條母親河卻受到嚴重的污染即將死去!”
為此他疾呼:省政府應出臺更加強硬的措施,切實對各地的河流污染進行治理,“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提高GDP。”
【委員響應】關注河道治理的不僅僅是網友,省政協委員張寧生在提案一開頭便呼吁:要重視城市郊區河道水環境整治。
她在調查中發現,盡管近年來我省河道水環境整治效果顯著,但在一些城市城郊結合部等處,部分河道水污染仍較嚴重,因為往往農村和城郊結合部為市政雨污水管網薄弱區,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及企業廢水難以集中收集處理,郊區的鎮、村級中小河道多未建立長效的輪疏和管護機制,再加上有些河道淤積嚴重,水流不暢,河道引排水受到限制,導致引清調水能力無法充分發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郊區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一番思考,張寧生提出一攬子建議:通過充分整合資源,加強河道整治機構的協調能力;提高郊區污水納管率;加強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加大源頭治理;進行河道疏浚,暢通調水渠道;建立科學合理的調水機制。落實河道管理養護責任,加強對河道整治建設完成后的長效管理,改善郊區河道水環境。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