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面臨歐美債務危機等不利的國際市場環境,遼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實現逆市增長。沈陽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遼寧出口高新技術產品34.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4%。
高新技術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良好的經濟效益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穩步增長。
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及落實等八方面作出了初步規劃。
7月14日,科技部正式發布《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突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支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戰略部署。這些政策扶持措施正在發揮效應,進一步刺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不過,在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加工貿易所占比重仍然偏高。由于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在國際合作中多數處于加工生產環節。對于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加工貿易賺取的僅是加工費用,而產生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和品牌仍集中在外商手中,使得我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雖保持增長,但對國內技術的提高沒有太大作用。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