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趙偉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來回走著,查看著茄子的生長情況。
“以前,我和丈夫兩人都在朝陽城里打工,每個月掙2000塊錢左右。現在管理蔬菜大棚,家里的年收入大約是以前的5倍了。”看著長勢喜人的茄子,談起現在的生活,她毫不掩飾自己的高興。
趙偉一家是遼寧省朝陽市千千萬萬個大棚種植戶的縮影。
近些年來,得益于朝陽大力發展蔬菜和花卉設施農業,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朝陽市委書記陳鐵新說:“朝陽的冬天長達5個月的時間。自從發展設施農業,農民的冬天也有的忙了,收入也提高了。2011年,朝陽市農民人均收入是2001年的5.4倍。”。
他舉例說,1畝地如果種玉米,只能收入500元,種西紅柿,大約收入10萬元,而種櫻桃的話,收入可達25萬元。
“朝陽的設施農業已經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根據計劃,到十二五末,我們要把朝陽建設成設施技術高端、品牌效益顯著的中國北方最大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和北方最大的設施產品集散中心。”陳鐵新說。
據了解,朝陽發展蔬菜產業很有優勢。該地區年光照時間2886小時,即使在冬天也有充足的光照,可以控制大棚采暖成本。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而大棚采用滴灌技術,可有效解決缺水問題。
朝陽地處中國地圖雄雞的咽喉部位,西接河北、北京、天津,東連遼寧中部城市群,北靠內蒙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
目前,朝陽蔬菜已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城市,并出口到俄羅斯、東南亞等地。當地蔬菜也已培育出凌馨、喀綠、莊頭營等一批知名品牌。
據朝陽市農委副主任劉義介紹,2010年6月開始,遼寧省政府投入10億元支持朝陽進一步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此舉拉動社會資金180億元。
“朝陽現有大棚種植總面積186萬畝,76萬個大棚,全市72萬農戶實現了戶均一個大棚。”
今年3月,由朝陽市人民政府和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朝陽—大連農超對接推介會暨蔬菜直通車正式啟動。活動當天,朝陽市的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大連9家超市等采購商簽訂果菜采購合同總量3.6萬噸,合同金額1.7億元。
“這次產銷對接活動使農民的‘菜園子’直通市民的‘菜籃子’,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實現了超市、農民和消費者的互利共贏。”劉義說。
朝陽蔬菜正受到越來越多商家的青睞。
大商集團董事長牛鋼透露,該集團計劃在朝陽高速公路口附近建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大商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零售業集團之一,目前擁有大型店鋪170家,遍布大半個中國,2011年銷售收入突破1100億元,成為中國百貨商業首家千億級大公司。
“朝陽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應當有更好的銷售。我們將把朝陽蔬菜納入大商集團的整個流通渠道。”他說。
朝陽被譽為“地球上第一朵花綻開的地方,第一只鳥起飛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這里出土了早白堊紀的遼寧古果化石和中華龍鳥化石,被認為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和最早長有羽毛的恐龍。
朝陽蔬菜保護地保有量居東北之首,鮮花也聞名全國,鮮切花產銷量僅次于云南。朝陽市下屬的凌源市,可能是目前全國唯一設立專門的蔬菜花卉管理局的縣級市。
“設立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對蔬菜和花卉市場的發展進行引導和提供服務,可見我們對蔬菜和花卉產業的重視。” 凌源蔬菜花卉管理局技術員司海靜說。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朱成沛 張小敏)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