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推出最優惠利率機制,大型國有企業可能成為最大受益者。事實上為爭搶優質客戶,銀行早已有壓低貸款價格的意愿。”7月16日,某國有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對記者說。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央行正在商議實施“最優惠利率機制”(Prime Rate)的可能性。記者昨日下午向央行有關部門求證,但截至發稿,央行未給出回復。上述信貸部負責人說,目前尚未收到央行的征詢意見表,“可能是總行層面的”。
有分析人士表示,若實行最優惠利率機制,央行就可以通過調整同業拆放利率進行宏觀調控,這比現在的通過存貸款利率,能更精確反映存貸款的狀況,因此也更靠近市場第一線。
或采用美國模式
所謂最優貸款利率,就是商業銀行向大型企業等最優質客戶收取的最優貸款利率。
上述報道稱,目前中國央行正在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模式的參考下,研究中國模式的最優貸款利率機制。目前來看,美國模式成為首選。
據悉,在美國,最優惠利率是商業銀行向其信用最佳客戶提供貸款的利率,而對普通客戶通常是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個溢價。在一般情況下,不同銀行給出的優惠利率通常差別不大。最優惠利率比美聯儲基金利率高出約3%,而后者是美聯儲成員銀行之間的隔夜貸款利率,美聯儲基金利率一天一變,對市場最為敏感。最優惠利率和貼現率則分別由商業銀行和美聯儲定期變動。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說,“美國模式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以后央行可能通過調整同業拆放利率來完成宏觀管理需要,銀行通過最優貸款利率來管理客戶,利率更加市場化。”奚君羊表示,目前央行的宏觀管理是通過存貸款利率的調控來實現的,而同業拆放利率是真實管理銀行銀根松緊的標準,現在的機制未能使其充分體現。若啟用美國模式,能使央行宏觀管理的傳遞渠道更準確,能精確反映存貸款的狀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則表示,利率市場化意味著銀行自主定價,比如目前貸款利率上不封頂、下打七折,未來七折也可以考慮取消。這樣,理論上央行可以不公布貸款基準利率。但郭田勇同時表示,“若不公布,銀行定價或將出現紊亂”。
國企是最大受益者
“優惠利率機制的最終受益者可能是國有企業。”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有企業中壟斷企業居多,資金量大,就可跟銀行談價格。”
市場分析人士也表示,最優惠貸款利率恐怕只有大型優質國企才有能力從銀行拿到。
“最近的兩次降息擴大了銀行貸款下浮的幅度,但就目前來看,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大企業,因為大企業本身的議價能力就很強,現在則可以進一步要求銀行加大優惠幅度。”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銀行信貸需求疲弱,強勢的大企業大客戶成為銀行間的搶手貨,為了爭搶優質客戶銀行早已有壓低貸款價格的意愿。”某股份制管理人員也表示,國有企業的議價能力強,是現有體制決定的。
有關統計顯示,中國大概只有不到5%的企業,能夠享受到基準利率以下的貸款利率。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最優貸款利率機制要落到實處,更急切的任務是提高銀行業的透明和效率,使國企和民企能一視同仁,不論國企民企,只有那些資信良好、經營規范的企業才能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并且獲得更好的存款利率水平,這樣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對于自身機制的完善,有利于整個金融市場環境的建設。
相關鏈接
最優惠利率起源于美國1933年大蕭條時期,當時銀行業資金相對充裕,但缺少信譽良好的貸款對象。為防止惡性競爭,《華爾街日報》倡導推動形成統一的基本利率作為貸款最低利率,主要用于3至5年期信譽良好的商業、農業浮動利率貸款。銀行可根據客戶的經營狀況,客戶可帶來的潛在利益,提供貸款所需的資金成本、違約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綜合評估確定最優的利率水平,這可在吸引優質客戶的同時對風險較大的客戶課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為風險補償。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表示,最優貸款利率更加市場化,對償還能力,財務狀況,信譽程度,業務能力較好的企業來說更有優勢,能夠享受低成本的貸款。據國際金融報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