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列舉黨的十六大尤其十七大以來,全省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得意之筆,每個城市都可能會列舉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即便我們想面面俱到,也難免掛一漏萬。由此,今起推出的“十年回眸之‘十大成就看發展’”欄目,便是選取當地十個最具代表性、百姓最認可的發展成就,用比較新穎的報道形式清晰呈現給讀者。敬請垂注。 ——編者
10年,對于有著2300年歷史的沈陽來說只是一瞬間。但最近的10年卻是沈陽滄桑巨變中最為輝煌的片段。這10年間發生的故事和變化,讓這片古老的大地擁有了更多的神奇和精彩。
十年耕耘,十年輝煌。從理念、決策、機制到建設、管理,無不閃耀著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光輝,書寫出沈陽歷史上最為引人入勝、最為壯麗的篇章。
黨的十六大尤其十七大以來,沈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高揚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旗幟,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思路,砥礪奮進,足音鏗鏘,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同心同德,克艱攻難,在全市各個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與經濟指標同步攀升。
2011年,沈陽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914.9億元,是2002年的4.5倍,年均增長1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20.1億元,是2002年的7倍,年均增長2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6.9億元,是2002年的3.5倍,年均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60.6億元,是2002年的11.3倍,年均增長31%,綜合實力進入了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
這里曾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一個華麗轉身,沈陽一躍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全國唯一的生態城市示范項目,正在向國家生態市和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的目標邁進。
現在,這里已經將發展標準定位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這里不僅擁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核心企業,還培育了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沈陽正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這里還是中國首個國家現代建筑產業化試點城市。
未來的沈陽,已經勾畫出宏偉的藍圖。這里重新進行了區劃調整,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創造新的產業帶和新的投資熱點,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奮進的腳步正奏響這座城市新的華美樂章。
十年沈陽十大成就
成就 概述
1: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穩步構建(2002年至今)
沈陽市集中力量打造三大聚集區和兩大配套區,成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培育了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建成沈西工業走廊,鐵西區獲得“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成為中國首個國家現代建筑產業化試點城市。
2: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1年至今)
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進行區劃調整,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不斷優化“金廊銀帶”,構筑起城市發展的“十字結構”;“兩橫、兩縱、十七射”的快速路系統骨架已經形成;地鐵一、二號線開通,地鐵網絡骨架初步建成。
3:建設“生態宜居之都”(2008年至今)
全市“綠色社區”達67%,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1天,摘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全市8個涉農區縣、6個中心城區全部成為國家生態區(縣)和生態城區;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4:文化強市戰略激發活力惠民生(2003年至今)
作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改革成果顯著。成功舉辦4屆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實現藝術指導員進入社區、藝術培訓、公益演出“三個全覆蓋”,市民累計受益近700萬人次,并被評為“2010年度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一宮兩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累計辦成200余件
民生實事(2002年至今)
每年為全市人民辦“十件實事”,已累計完成200余件、450余項;構建六大社會管理創新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低收入家庭可獲得經濟適用住房或貨幣補貼資助,廉租對象擴大到全部無房戶居民;逐年增加醫療、教育、就業投入。
6:推進沈陽經濟區
一體化(2007年至今)
2010年4月6日,沈陽經濟區獲批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進沈本、沈撫一體化建設,在沈陽撫順連接帶規劃建設400多平方公里的沈撫新城。沈陽撫順鐵嶺共享“024”,惠及千萬人;在產業布局、交通、生態環保、商貿流通、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六個一體化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
7:“一市三縣”成為經濟新引擎(2002年至今)
在“一市三縣(新民、遼中、法庫、康平)”均已建起了至少一個具有品牌和產業引領效應的工業園區。縣域經濟已經從過去拖全市經濟后腿的“短板”,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
8:“微笑沈陽”已成為城市新名片(2011年至今)
2011年6月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測評,成為2014年第四批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開展 “微笑沈陽”、“文明出行”、“感動沈陽人物”評選等活動,市民素質得到了提高,城市環境實現大整治、秩序大改善、文明大提升,城市文明指數提高的同時,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
9:民營經濟撐起半壁江山(2002年至今)
在全國首創了為民營企業營造寬松環境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民營經濟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不斷上升,撐起了沈陽經濟的半壁江山,沈陽遠大集團的幕墻產業已成為國際第一,北方交通重工數次刷新替代國外同類產品的紀錄。
10:籌備全運會助推體育強市(2002年至今)
正在籌備第十二屆全運會,場館建設已初具規模,“全民參與,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和14個區級全民健身中心。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培養出許多世界冠軍;成功舉辦世界杯亞洲區“十強賽”、奧運會足球賽,提升了沈陽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