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王帥)入冬以后,沈陽樓市不斷走高。據有關數據顯示,沈陽人一直對中小戶型的房子情有獨鐘,但是這種情況在未來或許將被改變。沈陽市房地產開發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張祥預測稱,未來沈陽大戶房型將越來越走俏。
在商品住宅中,小戶型、中戶型、大戶型各個城市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業界并沒有統一的規范。在沈陽,一般把60平方米以下的看作是小戶型,把60-90平方米的看作是中小戶型,把90-120平方米的看作是中等戶型,把120-180平方米的看作是大戶型,把180平方米以上的看作是豪宅。
據統計,改革開放前,沈陽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只有7.6平方米。到2000年,全國城鎮人口平均住房建筑面積20.3平方米,而沈陽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7.4平方米,比全國平均住房面積少2.9平方米。在低點起步的房地產市場,第一位的任務是解決"居者有其屋"的問題。由于大多數居民的購買力比較低,中小戶型成了暢銷貨。到了2013年,沈陽居民共購買新建商品房122.3萬套,購買二手房80.2萬套,合計購房202.5萬套,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1.2平方米。這意味著全市絕大多數家庭改善了住房條件,"居者有其屋"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張祥認為,現在沈陽房地產市場已經由追求"居者有其屋"階段,進入到"居者優其屋"階段。人們隨著收入的增加,已經不滿足于有房子住,對房子的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既能保障生活的需要,又能有充分的享樂空間。而現有的中小戶型住宅,顯然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以小房換大房,將成為今后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
那么,在沈陽的居民住宅中,有多少小房呢?張祥告訴記者,存量房中,38%的戶型在60平方米以下;增量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達60%。這就意味著,沈陽有一半的家庭居住在中小戶型里,希望擴大住房面積,改善住房條件。當然,部分家庭受經濟條件所限,無力擴大住房面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已經把擴大住房面積提上了日程。
擴大住房面積的另一個動力來自于對天倫之樂的追求。沈陽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第一茬獨生子女大多已成家立業,另立門戶。他們的父母已經年過花甲。老兩口歲數越來越大,享受天倫之樂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不僅希望兒女常回家看看,而且希望兒女常回家住住。讓兒女常回家住住的前提條件是房子寬裕,一室一廳甚至兩室一廳難以吸引兒女回家過夜,三室兩廳以上才能滿足兒女及孫子輩的居住需求。一般說來,老兩口的經濟條件比較寬裕,有擴大住房面積的實力,他們也不想憋憋屈屈地蝸居一輩子,改善一下住房條件,不僅能吸引兒女回家,而且能提升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張祥認為,沈陽大戶型越來越走俏的發展趨勢,現在已經露出端倪。他表示,2013年前三個季度,沈陽新建商品房銷售113582套,其中120-180平方米的大戶型12147套,占10.69%;2014年前三個季度,沈陽新建商品房銷售86685套,其中120-180平方米的大戶型12175套,占14.05%,同比上升了3.36個百分點。今年,沈陽房地產市場與全國一樣,形勢比較低迷,前三個季度銷售套數減少26897套,但120-180平方米的大戶型銷售套數卻不減反增,這向人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大戶型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