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老城區·尋方城最·探沈陽源
本報記者隨文保志愿者行走老城區 尋找沈陽的3個“最早”
60余人在品鑒沈陽歷史
沈陽城里最早的建筑是哪座?沈陽城最早的街巷在哪里?沈陽城里最早的廟宇是哪座?沈陽城最早的商業街又在哪里?或許即便作為一個老沈陽人,您很有可能也會被這些問題問住。12月14日,懷揣著這些大大的問號,沈陽文保志愿者帶領部分市民進行了一次沈陽歷史深度游,通過按圖索驥,追尋歷史。
最早的建筑:長安寺
當天上午,60余位文保志愿者和熱心市民不畏嚴寒齊聚中街,大家通過步行的方式,進行了一次訪古之旅,主題是尋找沈陽的方城之最。
記者看到,此次公益活動一經發布,就吸引了眾多報名者,其中有熱愛歷史的中小學生,還有外地在沈就讀的大學生。值得一提的是,連外國友人也慕名而來,而每一位參與者都獲得了一份民國時期的沈陽老地圖復制品,借助這張老地圖,大家按圖索驥解開一個個問號。
活動組織者陳赫是華晨金杯的一名普通員工,對于組織文?;顒?,曾有一些人說他是吃飽了撐的,但他卻一笑了之。“有很多沈陽人不會覺得沈陽有什么好的東西,向往著往外走,其實好的東西就在眼前?!标惡照f。那么,沈陽城里最早的建筑是哪座?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商業城的后身揭曉了。陳赫告訴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長安寺是沈陽城里現存最早的建筑,也是沈陽現存最早的寺院,長安寺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從寺內碑刻記載曾重修于明永樂七年(1409),爾后天順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
最早的街巷:通天街
陳赫介紹,沈陽城最早的街巷是通天街,早在元代通天街已有雛形,幾乎是沈陽市最早的老街,明代早期,沈陽老城成了夯土圍成的一座方城,在城的四周分別設有4個城門,城內的街路也呈十字形,直通四個城門。而貫穿南北的那一條便是如今的通天街。等到了明代洪武二十一年的時候,在沈陽土城的基礎上,又建立了沈陽磚城,而這一條通天街仍保持著貫穿南北的姿態,作為沈陽城內一座主要干道而存在。到了清代皇太極時,通天街因為沈陽城改造而被阻隔,城墻隔斷了內外的連通,沈陽故宮的修建阻斷了原本的長街,通天街似乎已經無法貫通南北了。
最早的商業街:中街
中街則是老城最早的商業街,也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1625年至1631年,后金將明朝所筑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形兩條街改筑為“井”字形4條街。即今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當時,中街路稱四平街,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街長579.3米,寬11.7米。同時,緊鄰長安寺,還曾有一座東北最大的銀行——東三省官銀號,這是沈陽創辦最早的近代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