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燦爛的笑容無疑是對拍品最大的“贊”。攝影記者王博
每次落槌都是點“贊”30件作品拍得43960元
“老爸老媽溫暖基金”同時啟動
昨天下午,中信海港城營銷中心,新商報“老爸老媽作品拍賣會”在歡樂和溫暖中啟幕。在資深國家注冊拍賣師魏鳳蘭的主持下,在具有國家一、二、三類文物拍賣資質的AA級企業富佳齋拍賣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9位老爸老媽的120件作品,成功拍出30件,拍賣總價值43960元。老爸老媽們當場捐出部分拍賣所得,成立新商報《銀杏客》“老爸老媽溫暖基金”,并決定在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兩節之際,為有需要的老爸老媽們送上實惠豐富的新年福利。
起拍價550元的蘇繡《禾穗比金子更寶貴》,經過五輪競價,最終被196號買家以800元拍走,為“老爸老媽作品拍賣會”贏得開門紅。
192號和159號兩位買家“狹路相逢”,都看上了老干紅風光攝影作品的3號照片和4號照片,兩人從無底價開始競價,20元、20元地輪番加價,最后以同樣的360元分別把兩幅照片收入囊中,因為倆人是扎堆守在照片墻前競拍的,所以拍賣師不得不在立柱上落槌以示“成交”。
劉阿春帶來的10把水彩扇面畫,剛喊出“免費贈送”的口號,就被現場的老爸老媽們爭搶一空。
李素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起拍價20000元,最后被281號買家以24000元買走。
135號是現場最活躍的買家,頻頻舉牌競拍,不僅以總價5000元買走了陳景立的國畫《筆底明珠》和書法《蘭亭序》,還以2200元買走了閆曉光的國畫《圓滿》和《牽牛花兒開,紫氣自然來》……
拍賣只是“鼓勵愛好、彰顯成果”的一個方式,“老爸老媽作品拍賣會”的最大價值是為老爸老媽們搭建一個交流、分享、互相鼓勵的平臺。雖然多數作品最終流拍了,但老爸老媽們都說,能站在100多人面前,講述自己一筆一劃、一針一線的創作故事,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還有很多老爸老媽知道消息晚了,錯過了這次難得的拍賣會,他們紛紛詢問新商報,這么好的活動,下一次什么時候再舉行?好幾位老爸老媽甚至當場就預約報名了。感動于老爸老媽們的熱切和執著,新商報決定把“老爸老媽作品拍賣會”打造成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動,老爸老媽們趕緊加油鼓勁兒奮筆疾書,為下一屆作品拍賣會攢出幾幅一鳴驚人的好作品吧!文/雪眉程智卉
“拍客”建議
作品可以更“吉祥”些
在本次拍賣會上,不少“拍客”買家都是有備而來,因為他們都在周六的預展上精心挑選了一番,對心儀的作品志在必得,有一些作品則讓他們無從下手:題材局限性比較大,拍回去不知道往哪擺、送給誰。這也給以后來參加拍賣會的老爸老媽提個醒——多創作一些有“市場”需求的產品。
朱玉基先生那幅“福富魚余”以1000元被拍走的時候,很多觀眾都對字表達出的意境表示由衷的喜歡。“喜慶,比‘年年有余’的傳統說法更有感覺。尤其要過年了,這樣的作品懸掛在客廳,或者送給家中老人,一定會得到夸贊的。”前來觀看拍賣會的李先生說,他是大連一所高校的老師,由于個人原因,來晚一步,因此這幅字沒有拍到,他遺憾地連拍大腿。不少買家表示,他們更想拍到帶有“吉”“福”“壽”等寓意的書法作品。“如果有一個‘百福’的作品,用紅底兒的紙書寫,我肯定拍。”沒有拍到“福富魚余”的李先生說。
另外,對于拍品的創意性,買家們還有話要說。“臨摹大師之作,雖然不像,但也會差不離,就怕有的作者剛開始學字、學畫,就開始玩兒創意,最后搞得四不像,讓人看著挺別扭。”一位女士在拍賣會結束后,對記者直言。
總體來說,買家更喜歡帶有喜慶寓意的書法、繪畫作品,這類題材更容易觸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己心理的慰藉。相反,一些題材相對“冷門”,涉及的領域比較“小眾”,如果不是名家之作,很難拍出去。銀杏客編輯部也在此提醒下次參加拍賣會的老爸老媽,多呈現一些美好寓意的作品,市場接受真情更容易。記者潘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