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歐美經濟的逐漸復蘇,這個圣誕季,所有經營圣誕用品出口的企業似乎都能感受到市場向好的力量。大連一家玩具生產企業業已完成的圣誕訂單顯示,今年圣誕季,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
從歐美經濟復蘇中分羹歐美圣誕季,大連企業訂單有所增厚的同時,一個現實的局面也擺在眼前:一面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力,一面是南方眾多企業合圍所形成的夾攻,到底是去是留成為繁忙的圣誕訂單加工完成之后每個企業都在思索的問題。
訂單增厚10%
“今年的訂單要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大連一家玩具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開始,歐美的圣誕節消費市場就一直不太景氣。“外國人對多數圣誕用品向來是一次性消費的,多數家庭每年用過的圣誕用品,大多數都會被送到福利機構或者被淘汰掉。”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幾年因為經濟不景氣,歐洲客戶喜歡采購一些實用性的圣誕用品,希望能夠被反復利用節省開支。而今年這種局面正在變化,一些款式新穎或者有獨特功能的產品更受歡迎。
另外一家從事圣誕商品生產的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今年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客戶下單時間比較早。“這兩年圣誕用品銷售的高峰期在提前,往年的銷售旺季是7、8、9三個月,現在變成了6、7、8這三個月,”而今年有的客戶甚至在年初就已經下單,這與前幾年客戶一直拖延觀望市場的局面不同。記者了解到,隨著歐美經濟的復蘇,其圣誕節的促銷也在不斷前移,去年10月下旬開始,一些歐美超市就已經開始陳列圣誕用品了。這也直接導致大連的圣誕訂單在變厚的同時,生產周期也跟著前移。
出口在進退間徘徊
盡管一些企業在今年歐美圣誕季市場中分到一杯羹,但這并不意味著大連企業在這個市場上過得滋潤。高巖是大連一家玩具生產企業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其實,圣誕季市場要參與并不難,只需要在一些基礎性玩具形象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圣誕元素。“難的其實是怎樣與江浙乃至東南亞的企業競爭,”高巖說,由于在原材料采購和產業集群上更有優勢,江浙一帶的玩具生產企業本身就比北方企業有競爭力,而關鍵還在于,南方企業的市場反應意識特別快,“以前有過這樣的案例,大連企業加工的產品,剛剛投放市場,就有南方企業也跟進生產,”高巖說,幾年前自己創辦企業時,就為一種主打產品——可以騎行的玩具馬申請了專利,這才躲過了被復制的命運,也使得企業能存活到現在。如今,大連不少玩具生產企業大多數已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現在成規模的企業僅僅只有三四家。
而在貿易商的眼中,北方企業的確有鮮明的特點。大連人由利在深圳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她告訴記者,她所經營的圣誕用品,一般都是從江浙一帶采購,北方的大連、沈陽也有采購,“北方以大連、沈陽為主,主要是蠟燭、泡沫制品,以及圣誕樹一類材料性的商品,我們覺得北方企業的市場開發能力和意識似乎都比南方企業要稍差一些,所以一些設計感強或者市場變化更快的產品主要從南方企業中采購。”
由利告訴記者,這幾年,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逐年上漲,圣誕用品的生產正在向東南亞轉移。“一個最直觀的現象,以前我們去江浙一帶采購時,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采購商直接到那里采購圣誕用品,現在他們則是去那里采購生產設備。”而在高巖眼里,這恰恰也是作為生產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跟很多企業一樣,為尋找更低的生產成本而向東南亞轉移,另一條出路就是提升技術含金量,做獨有的東西來主導市場。”高巖坦言,哪一條路都不容易,但不做選擇,就沒有未來。
歐美經濟
“晴雨表”
“圣誕節的消費水平可以看作是西方人錢袋子是捂緊還是敞開的一個信號,也是歐美人對本國經濟前景和收入狀況進行判斷的一面鏡子。”大連一家工藝品出口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盡管今年部分企業仍有訂單增長,歐美經濟也的確出現了復蘇跡象,但從今年廣交會以及圣誕季的成交情況來看,做出樂觀判斷仍為時尚早。
“雖然歐美國家的訂單在復蘇,但這并不意味著大連企業可以更多從中分羹。”這位負責人表示,今年廣交會他就發現,一些國外的采購商,已經將訂單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下,中大型企業產品種類豐富,而小企業產品單一,這是硬傷,即便面對大單子小企業也拿不下。而面對正在蓬勃展開的跨境電商,擁有設計開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的大中型企業可以直接被國外的渠道商甚至銷售商看中。因此,未來的企業競爭力絕非僅僅是能以更低的價格生產這么簡單。
記者孫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