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列入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城市的大連爭取到4億元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為大連市農村環保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啟動后,大連以全面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立戶村分類收集、鄉鎮減量轉運、區縣集中處理的三級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整治工程惠及每一個村莊,每一個村民。圖為普灣新區炮臺街道小劉村近2公里長的小劉河經過兩年的排污改造如今已成為景觀河。記者姚壯 攝
炮臺街道領銜“村莊里的都市”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國家給咱們村設置了56個垃圾箱,平均每8戶就有一個。”昨日,行走在普灣新區炮臺街道小劉村的村路間,干凈、整潔的環境,連同沁人心脾的濃郁鄉土芬芳,讓記者仿佛走進了“村莊里的都市”。環保員老唐一邊領著記者沿著村中心的小河流參觀,一邊向記者介紹:“以前這就是一個臭氣熏天的垃圾溝,下游正好是供應村里自來水的排水口,喝水安全問題是大家最擔心的。最近兩年,村里給這個兩公里長的臭水溝建立了兩個污水處理站,日常生活污水得到了很好的處理,飲用水水質有了保障。”
據市環保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負責人介紹,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一直困擾著我市農村的發展,自2012年被列入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城市并爭取到4億元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后,我市啟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以全面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立戶村分類收集、鄉鎮減量轉運、區縣集中處理的三級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整治工程惠及每一個村莊,每一個村民。
隨著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的逐步深入,我市如炮臺這樣人居環境與城市幾乎無差異的鄉鎮(街道)越來越多了。據介紹,近年來炮臺街道在生態建設方面先后投資了1.7億元,全街道每年植樹上百萬株。為搞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炮臺街道配備了44臺垃圾車,建立了4個污水處理站、2個垃圾中轉站、1.26萬米的邊溝和1263個垃圾點,并投資4000萬元,建立了20公里長的管網,目前工程已經完成了80%。在人居環境大大改善的同時,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與環保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許多百姓過去習慣于將垃圾隨地亂扔,現在已經養成了把垃圾主動扔到垃圾箱的好習慣。
據了解,今年我市完成了涉及9個區市縣(先導區)、74個鄉鎮(街道)、598個建制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申報審核工作,并上報環保部,通過了國家級審核。其中,建設水源地防護設施159套、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56套及其配套管網131公里、分期式污水處理設施27734套,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1萬噸/日;建設垃圾收集點55478個,購置收集車930個、垃圾轉運站22座,新增垃圾處理量870噸/日;分戶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182套。項目總投資約8.86億元,受益人口約179萬。
預計到2015年底,我市參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656個建制村將全部建立起村分類收集、鄉鎮減量轉運、縣級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經過治理的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解決一直突出的污水污染問題;非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村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示范鄉鎮、村莊數量分別占我市涉農鄉鎮、村莊總數的81%和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