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勾勒出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的輪廓。作為該實施意見的配套方案,昨天,教育部出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相關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意見。關于高校自主招生、規范高考加分的相關意見隨后也將公布。本報依據國家配套方案,結合遼寧高考改革新動向,邀請沈陽教育界專家分別予以解讀。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真正與高考掛鉤,除語、數、外三個高考統考科目外,學生可在涉及文理的六科中自選三科,以等級呈現,折算后計入高考總成績,徹底打破“一考定終身”。教育部要求各省在明年8月出臺相關細則方案,上報到教育部備案。據預測,新方案有望在遼寧2017年高一新生中實施。
關注1:學業考試難度會加大嗎?
難度不增重基礎
遼寧省從2010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始實行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各科成績一直采取的是等級制,共分為A、B、C、D四個等級,其中D為不合格。而此次教育部新規規定學業考試成績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5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根據基本教學質量要求和命題情況等確定。
目前,遼寧省學業水平考試試題較為簡單,學生一次性通過率很高。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后,會不會在難度上有所增大呢?對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工作的專家組成員、教育體制改革專題組組長、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孫綿濤認為,學業水平測試不會增加難度,測試內容仍將側重基礎知識。
關注2:學業考試安排在何時?
學完一門考一門
目前,遼寧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統一在高二下學期的3月下旬進行,3天內連考十門。如果沒有通過,一年有一次補考機會。而新方案規定,學校要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
那么每學期安排哪些科目進行考試呢?這其中有何講究?孫綿濤教授表示,考試科目的安排一定是根據科目學時進行安排,比如哪一些科目是在高一時就能全部學完,就會安排該科目先進行考試,以此類推。也就是實現了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避免畢業時“一次考三年”的壓力。而且有的科目學生可能會有兩次考試機會。
關注3:
考試6選3,
高中咋教學?
走班制
將是常態
目前,沈陽高中在校生仍是文理分科。如果開始執行教育部新規定,考生將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中,自主選擇3科,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每名學生高考所選科目可能不盡相同,可以有20種組合,那么高中的授課形勢會有所改變嗎?
沈陽南開教育校長鄭文翰認為,未來高中班級的概念將被弱化,走班上課將成為一種常態。目前,學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學,以后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選擇權進一步加大,學校就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只能按學生的選擇實行走班教學。例如,一個年級上化學課的學生會在一起上課,這將打破班級的界限。這些變化,為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對教學實施和學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關注4:學業壓力增大還是降低了?
考試增多壓力小
高考改革方案剛推出時,聽說文理不再分科,有家長提出自己的顧慮:“每個科目都要學習,學習壓力會不會因此增大?”孫綿濤表示,高考新政策,不僅不會增加負擔,反而能減輕壓力。首先學生在進行“6選3”的選擇時,就可以“揚長避短”。學生的學習重心不再以怎樣補救自己的薄弱學科,而是變為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學科。此外,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也意味著學生可以逐漸從考試的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的學習實力。
孫綿濤認為,這種減輕的壓力主要是考試的心理壓力。現行的高考科目是統一規定的,有的考試科目學生并不擅長但又必須面對。但在改革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可選的,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自主選擇,完全可以揚長避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有興趣和擅長的東西,可能就不會感覺太累。此外,學業水平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之中,可以分散備考,縮短備考的持續時間,減輕一次性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
關注5:語數外的分量是否加重?
“成也數學敗也數學”
以往高考有“得綜合者得天下”之說,表明理綜合或文綜合科目的重要性。新學業水平考試方案中,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以等級呈現,分為5個等級。南開教育校長鄭文翰解釋說,A級占15%,這意味著某科考92分和90分的學生已經沒有區別,因為他們都是前15%,都是A級,該科折算的成績是一致的。而且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三科,不再受文理科的限制。由此,3科的分量相對降低了。相反,語、數、外三個高考統考科目的分量卻增加了。“綜觀近年來遼寧高考,語文、英語并非拉分科目,而數學則不同。”鄭文翰表示,2014年遼寧高考數學平均分不到70分,而高分的超過140分,被二本錄取的考生,絕大多數數學都達到了90分的及格線。高考改革后,數學的地位將進一步被強化。對好學生而言,將由“得綜合者得天下”變為“成也數學敗也數學”。
關注6:復讀生是不是機會更多了?
復讀生會減少
新規定出臺之后,復讀生因為有更多的考試機會,機會是不是會增加?對此,孫綿濤有不同看法。“今后,對應屆考生而言,所學科目考試機會增多了,高考已經打破了‘一考定終身’,考生根本沒必要選擇復讀。”教育部在規定中已明確,力爭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兩次考試機會。復讀生之所以選擇復讀,主要是因為高考中個別科目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實現了一科兩次考試,在高中期間便給學生提供了“復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