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公正筑牢社會公正根基
———三論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工作
“企業興則遼寧興”、“穩企業就是穩增長”。經濟下行壓力下,進一步激發企業的活力潛力,是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的重要著力點。而激發企業家的創業激情和發展欲望,離不開政府及時到位的引導和扶持,更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具體來說,就是企業家需要感受到由司法公正實現的公平正義。
據悉,國內有個地方對企業投資者很照顧,甚至坐飛機都不用安檢。這種地方企業投資商敢投資嗎?明白人一眼能看到他們不守規矩。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曾說,改革發展到如今,企業家最需要的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這也是一個地方吸引投資、促進創新、激發活力的最大保障和吸引力。以司法公正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鬼也就不敢敲門”。由此可得出結論:先有安全感,后有激情創業。
一滴水可以折射陽光,一個案例可以折射社會公正。大到面對霧霾天怎樣吁請信息公開,小到黃燈時能不能踩一腳油門,人民群眾就是從每一件案例中,切身感受法治。司法公正,則社會有條有理,人心舒暢平和;反之,則將摧毀公眾對法律的信仰,放大社會不公,并形成惡性循環。
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杜絕腐敗,司法也是如此。河南高法網上“曬”出判決書,一年內點擊量達800多萬次;廣東高法的“法耀嶺南”微博,開通9個月收獲粉絲近40萬人。法律運行中,無數眼睛在看。一方面,需進一步健全司法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讓執法司法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在各個環節筑起最嚴密的籬笆墻,給群眾詬病的“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架上“高壓線”,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另一方面,還要依靠人民群眾的監督,構建陽光司法機制。通過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活動,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以公開促公正。
當前,遼寧新一輪振興再出發,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任務之重,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面對多元利益訴求,如何促進公平正義?在深刻變革中如何調和社會生活,使之既顯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需要發揮法治的作用,讓司法為社會支撐起公平正義的廣闊天空,開創依法治省的新局面。為實現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夯實法治之基,凝聚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