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劉小情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韓雪穎)17歲,本應該坐在校園里讀書,享受人生中最青澀而單純的花樣年華。然而,東港市三中高二四班的劉小情卻無福消受這美好光景,由于患有中末期心臟病導致心臟功能衰竭,他現在只能躺在重癥監護室內,靠著一種高級生命支持系統(ECMO)這樣的“機器心臟”來代替自身心臟維持生命,如果在10余天內無法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進行移植手術,這個年輕的生命就隨時可能消逝。
曾幾何時,這是一個平凡而又幸福的“好”家
劉小情家住在丹東東港市長山鎮窟窿山村,劉家有一兒一女,是個典型的“好”家庭,小情是家中小兒子。父親劉廣文常年外出打工,母親姜麗在家種地,二人供著兩個孩子上學。
劉小情9歲時,在一次學校體檢中被告知心臟有問題,隨后父母帶著小情到正規醫院檢查,但并沒有進行任何治療。據劉小情舅舅姜榮革介紹,小情從小身體就不是很好,不能做劇烈運動,還時常感冒,除此之外和其他同齡孩子并無差別。
在父母眼里,兒子劉小情是個特別乖巧、懂事、愛干凈的好孩子,“孩子在學校不調皮搗蛋,經常受老師表揚,平時學習不用家里面操心。放假回家還經常幫著我收拾屋子,他特別愛干凈,喜歡小白襪、白襯衣……”回想著兒子的點點滴滴,姜麗哽咽了。
劉家的日子過得雖然“緊巴”,但還是很幸福,“女兒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快考大學了,覺得生活總歸會越來越好的。”劉廣文說。
然而,老天似乎偏偏要和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開個大玩笑,中末期心臟病——擊垮了越來越有“奔頭兒”的劉家,擊碎了他們所有的憧憬和夢想。
病情急速惡化,“機器心臟”只能短暫保命
11月初,劉小情再次患上感冒,父母還是按著以往的治療方法給他吃藥打點滴,但一直未見好轉,后來父母帶著他到當地的醫院檢查,打針一個星期仍未見效。12月14日,小情轉入中國醫大一院,檢查結果是中末期心臟病導致心臟功能衰竭,情況已十分嚴重,“我剛知道結果時都蒙了,不敢相信這事是真的,感覺像做夢一樣。”姜麗告訴記者。
19日,記者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室心臟外科,據小情的主治醫生張光偉介紹,中末期心臟病的病情發展十分迅速,病癥發展也就一周左右情況就會急轉直下。小情入院第二天,便出現重度的心衰,導致呼吸困難、全身血液供應不足,各個臟器處于嚴重缺血狀態,渾身濕冷、出汗,醫院立即給小情用上呼吸機設備。
然而呼吸機并未改善病情,幾個小時后,小情出現心臟停跳,醫院立即進行搶救,“雖暫時搶救過來,但患者的心臟衰竭已不足維持生命,必須上一種高級生命支持系統ECMO來幫助心臟工作。目前,只要減輕儀器的輔助力度,患者就會出現供血不足,一旦停止輔助,可能支撐不過幾分鐘。”張光偉告訴記者。
同時,張光偉坦言,以小情目前的狀況,現在的治療大概只能維持半個月左右,“這個輔助設備暫時保住性命,超過時限后情況就不可預知了。”
O型血增加“換心”難度,高額費用更雪上加霜
張光偉介紹,目前,國內主要心臟供體就是腦死亡患者,供體十分稀缺,但像劉小情這樣在十幾天內需要供體的患者較少,尤其小情是O型血,心臟移植的限制更加多。
心臟供體稀缺,兒子的病情嚴重又無法拖延,這個現實讓小情的父母手足無措,“我要是能匹配,我寧愿把心臟給孩子讓他活下來。我失去這個孩子會心疼死,他才上高中,這么年輕。但是現在我沒有辦法,求求社會上的好心捐獻者給孩子一條生路。”姜麗已泣不成聲。
“屋漏偏逢連夜雨”,即便是能尋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高額的手術費用和后續治療費用也將壓垮這個農村家庭,據張光偉介紹,現在心臟移植手術的費用大概20萬至30萬元,后續的免疫排斥等維持性藥物每年也要4萬元左右。劉廣文告訴記者,單單搶救兒子,就已經花費十七萬元,為了籌集孩子手術費,親戚朋友都借遍了,現在外債都有了幾十萬。
“住院以來,親戚、鄰居、醫生護士、病友和家屬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但一個農民就靠種地能有啥錢啊,他姐姐又剛大學畢業,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姜麗說。
盼來希望:心臟供體己找到線索,仍需配型
劉廣文介紹,心臟供體己經找到線索,但還需等待配型的結果。17日晚,劉小情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微博并“@遼寧省人體器官捐獻者聯盟楊東文”。18日清早,遼寧省紅十字器官捐獻志愿服務隊隊長楊東文第一時間到醫院核實情況,10點33分發出第一條求助微博:“丹東東港17歲男孩,突患心臟疾患,現在中國醫大一院重癥監護室急救,主治醫師介紹:目前男孩只能靠高級生命支持系統維持生命,隨時有生命危險,如果在八天內移植心臟可以恢復健康。現在巳過48小時,家屬和醫院萬分著急,生命不能等待,求助心臟供體信息,請轉發給他一線希望。”并 “@當代雷鋒郭明義”以及各大主流媒體、網絡大V,得到積極響應。
據統計,截止到目前,該微博已被轉發1000余次,瀏覽量達百萬,網友積極提供各種消息和建議。楊東文在此呼吁:“希望廣大網友通過各種渠道廣為傳播此事,積極為17歲的小男孩提供尋找心臟供體的線索,讓我們一起挽救小男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