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紅線內街道取消工業總產值考核指標
5月8日,在于洪區召開的藍天行動大會上,于洪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于洪區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2015年4月28日,沈陽市召開藍天行動大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除霧霾保藍天的戰役。會后,于洪區委、區政府迅速進行貫徹落實。當天下午于洪區政府就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全市會議精神,針對于洪區具體實際,進行詳細部署。于洪區委和區政府幾經討論和研究在全市率先下發了《中共于洪區委于洪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于洪區政府集思廣益,痛下決心,討論修改完成了《于洪區藍天行動實施方案》,2015年5月8日,于洪區在全市率先召開藍天行動大會,全面部署于洪區藍天行動,明確目標,明晰責任,制定措施,推動工作,藍天行動在于洪區全面拉開序幕。
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于洪區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百姓需求為導向,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基本方針,大力實施環境治理,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總體目標:通過3年的努力,使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治理明顯見效,百姓明顯感受到環境質量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市委、市政府《藍天行動目標責任狀》工作內容,在全市環境績效考核中名列前三名。
環境保護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
《意見》明確,于洪區要建立嚴格的考核與責任追究體系,實行環境保護政績考核。將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納入各經濟區、各街道、各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對因工作不力導致目標責任狀未完成、因決策不當造成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所轄區域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的,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2年內不予提拔使用,情節嚴重的予以降職使用。
區績效考核部門要將生態環保內容全面納入政府千分制績效考核。將環境保護績效考核分值提高到100分以上。2015年起,對紅線保護區所在的平羅、馬三家兩個街道取消工業總產值考核指標。
嚴格實行責任追究。要建立完善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環境保護法定職責、未完成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因決策不當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擅自截留擠占環保專項資金、干擾環境執法等行為,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對因安全生產工作不力,致使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引發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要嚴肅追究安全生產監管不力的責任。對因規劃不合理造成環境污染或侵權損害的,嚴肅追究規劃部門相關責任。
開展環境保護責任審計。區審計部門要設立專門機構,開展環境保護責任審計。對各經濟區、各街道、各部門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環境保護政策、資金、項目執行情況實施審計監督。
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對在環境保護方面不履職盡責、違法違規的,在融資信貸、招標采購、資質認定、財稅優惠、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五一獎章、優秀黨員、五四獎章等認定、參選和評優中,實行一票否決。
實施績效考核管理。把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結果與各經濟區、各街道、各部門年終的績效工資掛鉤。
發揮人大政協監督作用。區人大、政協機關應對各經濟區、各街道、各部門環保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詢問和質詢,提出意見和建議。
實行剛性的污染控制政策
建立七大經濟區環境準入制度。結合區域規劃和產業定位,制定七大經濟區環境準入政策,編制環保負面清單,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
嚴格落實落后淘汰制度。到2016年底,全區域全面取締小電鍍、小塑料、小造紙、小煉油等污染項目。
落實揚塵污染控制制度。對施工單位違反揚塵控制要求的,運輸沙石、渣土、土方、垃圾的車輛不采取密閉措施,隨意遺撒的,限期停業整頓。累計3次的,禁止參與本地工程投標。
落實環保黑名單制度。2015年起,環保部門要將違法建設、違法施工、違法排污等單位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開發布。公共資源管理辦公室不得采購列入黑名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強化部門監管職能。行政執法部門對建筑揚塵、夜間施工噪聲,三產業噪聲,餐飲業油煙擾民,小塑料加工點實施統一執法監管;各街道要加強露天秸稈焚燒監管。
建立市場化推進機制
運用市場化手段優化供熱結構。2015年底,制定本地區供熱規劃。2017年底前,分批分期拆除改造燃煤供暖鍋爐。
推廣環保領域PPP融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境建設、環境治理、環境服務領域,做好項目統籌規劃,加強項目庫建設。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放開環境治理市場,制定財稅金融優惠扶持政策,搭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平臺。推進在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重點企業污染治理等領域開展第三方治理。在工業園區試點推行環境綜合服務模式。開展企業污染防治設施社會化運營。
擴大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環境監測、環境技術咨詢、項目環境評審等環境服務。全面開放服務性監測市場,有序開放公益性、監督性監測領域。
擴大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范圍
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公開環保目標責任狀、任務分解、工作計劃及其完成情況;公開環境保護責任審計結果、環保績效考核結果;公開環境保護黑名單、落后淘汰名單等各類工作清單;公開環境質量狀況、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情況;公開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信息公開內容應當通過主流媒體、官方網站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渠道公開。
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級宣傳媒介,開辟環境保護專欄專題,在區有線電視臺、區報,固定時段、版面,開展輿論監督,強化環保宣傳。各相關單位應采用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環保宣傳。
強化公眾監督。聘請環保義務監督員。對公眾舉報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予以獎勵。
加強環境意識和生態文明教育。區教育局要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內容,保證教育課時,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區委黨校要將環境保護列為干部培訓必修課。區工會、婦聯、共青團等有關組織要將環境教育培訓列入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