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重返母校,聽79歲的老師講課-華商晨報掌中沈陽客戶端記者陳思攝
還是當年的高中母校。憑著記憶,他們在教室里,又坐在了自己當年的座位上。
身邊的人還是當年的同桌。但半個世紀過去,從青春少年到滿頭白發。
為了紀念高中畢業50周年,30位年逾七旬的老同學們從天南海北趕回,重逢在了母校的課堂里。他們的愿望,是能聽如今已年近八旬的班主任老師再給他們講一次課。
30多位老同學時隔半世紀重聚
昨日,沈陽市第一中學高三一班教室的講臺上站著一位身形瘦削、白發蒼蒼的老人。79歲的楊紹箕老師身前的講桌上,攤著一本他特意為這一天準備的教案。
“同學們,上課!”楊紹箕對教室里他的學生們說。眼前的32名學生,如今都已經是年逾七旬的老人。老人們緩緩地從課桌后站了起來。時隔50年,再一次向他們的班主任老師鞠躬,齊聲道“老師好!”
楊紹箕走上講臺,用粉筆在黑板上寫板書,是李白的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老師寫板書的背影,還跟當年一模一樣。”臺下的老人們感慨。“那咱們還像當年一樣,先一起來朗誦一遍吧!”有老同學提議說,得到大家響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聲音依然整齊,只是不再稚嫩。
這一刻,時光仿佛倒流,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的歲月。
1965年7月,沈陽市第一中學65屆高三甲班,55名學生畢業了。為了紀念畢業50周年,昨日,如今已滿頭白發的學生們從天南海北歸來。
69歲的吳寶祥老人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吳寶祥說,全班55名同學中,有8位已經故去。最終,除了七八位實在失去了聯系,剩下三四十人都被找到了。
“老同學,還能認得出我嗎?”
“老同學,你還能認得出我嗎?”時隔半個世紀的重逢,老人們哽咽著,嘴唇發抖,紅著眼眶,激動得根本說不出話來,只剩下彼此熱烈地擁抱。
馮振居老人拿出一張50年前的畢業紀念合影,吳寶祥很快在模糊的黑白老照片中認出了自己。
沈陽市第一中學現任副校長包濤引領著老人們,參觀如今的一中校園。老人們回憶著往事。這些老人們上高中時,他們的班主任楊紹箕也只比他們年長八九歲。楊紹箕被分配到65屆甲班當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他畢業之后第一次站在講臺上。
建微信群成“不散的聚會”
聚會上,同學們各自述說著這些年來的近況。說起已經去世的同學們,很多人都哭了。有的老人公開道謝,還有的甚至公開道歉。“50年了,什么事兒都不該擱在心里。”一位老人說。
袁廣州老人為了這次聚會特意寫了一首詩。“當年英俊瀟灑的帥男,還是風姿颯爽的靚女,如今都已變成缺了牙齒的‘老東西’……你好哇!我的老同學,我的老玩伴,我的老閨蜜!這些年是怎樣過來的,經歷了那些風雨?……人生,在光陰的扉頁上泛黃;生命在流失的歲月中老去。”
這次聚會之前,老人們已經用手機建了一個微信群,“現在科技多先進啊,以后我們都會一直在網上聯絡,這次重逢之后,我們就不會再分開了。這就將是我們不散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