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見成效:
醫改以后門診量大幅提高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后,將提高醫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以上,醫保患者政策內報銷比例與實際報銷比例的差距明顯縮小,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目前,沈陽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全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城市。據了解,新民市人民醫院進行改革的一年后,門診量大幅提高,并通過取消藥品加成,使患者少花了1272萬元的藥費。
打破格局:
社區醫院、縣醫院、大醫院分級診療
記者了解到,今年省衛計委將運用醫療、醫保和價格等綜合手段,推動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縣級醫院和城市大醫院之間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
措施1逐步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措施2嚴控大型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診療水平;遠程醫療、城鄉對口支援、緊密型醫聯體等模式的加速落地,讓群眾無須到大醫院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療。
措施3啟動基層全科醫師培養計劃,從今年起在基層出現一批可以為居民個人、家庭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的全方位負責式管理的醫生。
措施4新農合報銷比例進行調節。比如,農民在家門口的縣醫院住院,會按照75%的比例報銷,如果經過轉診到省級定點大醫院,最低只能報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