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沈陽市的中心城區,沈河區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區域教育綜合實力也逐步實現躍升。
2014年,從遼寧省中小學體育藝術示范區,到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乃至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諸多榮譽花落沈河。目前,沈河區已形成教育投入大、辦學條件優、集團化辦學高覆蓋等多個區域教育特色和品牌。
這一切來源于:多年來,沈河區委、區政府高度關注義務教育發展,并將其作為一項重點民生工程,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戰略,予以全力推進的民生情懷。
這一切取決于:沈河教育主管部門,緊緊圍繞入學機會、教育質量、隊伍建設、管理水平、辦學條件、保障能力等方面,堅持不懈進行改革創新的務實之舉。
初夏,正是草木繁茂,微風也帶著暖意的時節。走進沈河區每一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校園,你都能看到孩子們一張張洋溢著幸福和喜悅的笑臉。這些燦爛的笑靨,是沈河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發展為要,民生為大”的理念,高度關注義務教育發展的最好回饋;是沈河區的教育主管部門以興辦“適合的教育”為統領,走集團化辦學特色之路的最好印證;更是沈河區廣大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的最佳成果。
均衡發展 引領義務教育“新常態”
七八年前,為了能讓女兒去一所口碑較好的小學讀書,家住沈河區南文會街的市民劉女士到處“托關系”,最終才如愿以償。和許多地方一樣,沈河區同樣存在擇校熱、重點班等問題。
讓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無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呈現”,更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民生觀”。可以說,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當今教育改革面臨的首要目標和任務。作為沈陽市的中心城區,沈河區義務教育資源豐厚、名校林立,但也存在一定數量辦學條件、師資相對薄弱的學校。而隨著居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不局限于“有學上”,而是提出了“上好學”的更高要求。這些,都給沈河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了新挑戰。
問題的價值在于激發理念,而理念的價值在于指引行動。本著務實的原則,沈河區的教育改革沒有僅僅停留在邊邊角角,而是觸及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沈河區提出以興辦“適合的教育”為統領,走集團化辦學特色之路。至此,沈河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理念逐漸形成改革共識,由此產生改變現實的巨大力量。
如今,放眼沈河各所小學、初中,幾乎每個學校都各具特色,各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水平都齊頭并進。回想起當年為孩子上學的事所費的時間和精力,劉女士感慨地說:“義務教育均衡化讓我們老百姓太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