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半小時后被清路邊攤又出現 專家:“夜經濟”也應建預警機制
昨日,有市民反映稱“興順夜市都到路邊擺攤了”。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興順夜市所謂“到路邊擺攤”,其實是占道經營,而多部門也進行了清理。
清理后30分鐘 路邊攤位再現
昨日19時,記者來到興順夜市七馬路處,看到十余名身著保安、特警、興順夜市制服的人正在清理路邊攤位。一家經營棉花糖的攤主看到有人員來清理,非常利索地摘下牌子,和工作人員表示:“有兩位顧客正在等著,做完這兩個棉花糖就走。”
記者一路跟隨,發現夜市兩邊的路邊攤位不少。工作人員勸說后,攤主基本都能很配合地將攤位撤掉。
約30分鐘后,當記者再次回到清理過的現場,卻發現一些剛剛撤走的攤位又出現了。
現場一位興順夜市的管理人員表示:“清理路邊違法占道經營是每天的日常工作,通常特警、行政執法局、保安等多部門人員一起清理。”
占道經營者:只是借個地兒擺攤
據業主反映,興順夜市是從3月20日至11月20日經營,攤位費加上衛生費一年起碼要花39200元,而路邊擺攤者則完全沒有這筆費用,這讓很多業主感到不公。
不過,多名在路邊擺攤的經營者則認為“只是借個地兒擺攤,并不會影響業主生意,且都是小本生意,掙不了多少錢。”
“業主、門市、占道經營者,總是在調解,有時真的筋疲力盡。”興順夜市副總經理姚女士表示,對于占道經營頗感無奈,“有時社區、街道來說情,說這是困難群體,就在路邊賣個水;有的門市認為夜市擋了自己買賣,在門口做點增值業務合情合理。解決的辦法,一是對違法占道經營進行清理,二是門市有營業執照的,在其執照范圍內經營的,我們都會建議其不要和相鄰業主賣一樣的食品,這也是為了實現共贏。”
姚女士表示,正常業主的食品都是有嚴格保障的,夜市也將盡最大努力保證業主的合法權益。
專家:應加強市場及周邊管理
對于“夜經濟”出現的一些“無序發展”狀態,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市場管理,包括市場周邊的管理。
另外客觀上,管理者應建立“預警機制”和“消費指數”等信息平臺,盡量引導消費者理性、安全消費。
張思寧認為,對于游擊攤販的出現,“市場管理方協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需正確引導,將不合法經營的攤販納入合法經營圈。”張思寧建議,相關部門可建立“夜經濟預警”機制,就像暴雨防汛預警一樣通過網絡、短信等平臺給市民消費觀念做正確引導,這樣一來,客流量自然流向正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