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賠償爭端頻發,中小學大多采取“減少或取消學生體育活動、降低體育項目難度”的做法。
5月28日,教育部發布了《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以下稱《辦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以減少體育活動的做法規避體育運動風險,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健全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
避責任:學校怕開體育課
2007年開始,國家教育部門要求中小學校必須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但出于安全角度考慮,學校大多是讓學生遠離風險較大的體育鍛煉項目。
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讓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是好事,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就要問責,學校往往要承受巨大壓力,這也導致不少學校取消了單杠、雙杠、跳遠等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的“危險”項目。
一位小學體育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了無奈,“作為老師我們也覺得因噎廢食不好,但孩子的安全對學校來說是第一位的,雖然有保障措施,但出現意外傷害在所難免。孩子在學校出了事,家長首先就把責任推給學校。”
雙保險:鼓勵學生大膽運動
沈陽市校園足球推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讓學校家長放心、學生大膽地運動是個大問題。此次《辦法》中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健全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沈陽市中小學生每年意外傷害保險是自愿參保。除了意外傷害險,沈陽市中小學每名學生還有一項校方責任險,每生每年5塊錢的保費。
鐵西區勛望小學副校長劉旭告訴記者,該校學生兩項保險每年保費合計120元,其中意外傷害保險80元。“意外險是自愿參保,我們學校學生參保率在90%以上。”
保險業內人士介紹,學生在由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發生意外事故則在校方責任險的承保范圍內。兩項保險互為補充,給予學生全方位的保障。
學校:還需注重體育安全教育
鐵西區勛望小學足球教育歷史悠久。當多數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內踢球時,勛望小學仍舊“我行我素”。副校長劉旭表示,體育保險不是防范運動風險的全部,最重要的還是要推動風險防范的前置,加強學生運動安全常識和技能的普及,消除安全隱患。
“預防運動傷害,最重要的是學會正確運動,學會加強運動中的自我保護。”劉校長說。
希望設“校園足球運動險”
“現在我們在全區范圍內推廣校園足球,4萬余名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足球運動。但由于足球運動對抗性比較強,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更容易受傷。我們希望專門為參加足球運動的學生上一個運動險。”大東區體衛藝科科長張曉娟告訴記者。
記者咨詢保險公司相關人士后了解到,目前已有保險公司在浙江、內蒙古等其他省市自治區開出了“校園足球運動險”保單,但目前在沈陽還沒有保險公司有“校園足球運動險”這個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