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埠通商百年的丹東港,站在億噸大港的新起點——成為東北東部城市群的集體出海口;成為遼寧省和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港;成為丹東市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口岸和東北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當前,東北振興步伐在加快。隨著遼寧省的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吉林省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省的哈大齊工業走廊等區域合作作為國家戰略先后獲批實施,東北區域一體化進程明顯快,東北東部區域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
2012年9月27日,東北東部鐵路和通化至丹東高速公路同日開通。
東北東部鐵路全長1380公里,緊鄰中俄邊境,是東北亞重要交通通道。它貫通東北三省,直通大海,途經遼寧省丹東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邊州,北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把東北東部的伊春、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牡丹江、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白山、通化、本溪、丹東13個城市緊緊連接在一起。13市城市數量占東北三省省轄市的三分之一,面積總和78.5萬平方公里,占東北三省區域總面積的31.2%;人口2480.32萬人,占東北三省總人口的22.8%;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400億元,占東北三省19.3%。據悉,東北東部鐵路僅通化至丹東一段,計劃年客運量達216萬人次,年貨運量1600萬噸。通過東北東部鐵路通道,作為中國最北端的海港丹東港將加快成為東北亞交通樞紐和東北出海新通道。
東北東部出海大道從東北深處出發,構架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規劃布局中,橫縱在東北幾大工業帶、幾大城市群間,向著黃海伸展,并在丹東港與其幾十個煤碼頭、礦石碼頭、集裝箱碼頭上彼此完成對接。這是東北資源鏈、產業鏈上具有戰略意義、經濟意義的對接,丹東港由此完成著為整個東北承載配套服務并找到最近出海口的大任。大任的背后無疑有著無法估量的經濟前景和經濟價值,更有著無法推卸的社會責任。
“未來兩到三年,僅東北東部12座城市的糧食、鋼材、煤炭、鐵礦石就可給丹東港增加1億噸的吞吐量。”丹東港集團高管介紹說,保守估算,來自東北各城市的鐵礦石、鋼材年吞吐量在5000萬噸左右,糧食在1000萬噸,煤炭在4000萬噸左右。僅通化一地,每年進出口貨物總量就將超過1000萬噸。因此,丹通高速和東北東部鐵路開通后,丹東港集裝箱突破150萬標箱、港口吞吐量突破億噸指日可待。而走丹東港出海,每年可為東北企業節省物流成本60億元。數據表明:走東北東部鐵路經丹東港入海,佳木斯地區貨物可縮短運距292公里;牡丹江地區貨物可縮短運距122公里。同時,由于運距上的優勢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煤炭、石油、木材等資源也將被吸引進入我國轉口其他國家。在地理位置和運輸成本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的條件下,丹東港將成為深入東北腹地的“黃金出海通道”。
作為東北東部13市(州)最便捷的出海口,丹東港搶抓東北交通大通道打通的重大機遇,奮力擔當,高昂起陸港建設開發的龍頭,開創出千帆競發的生動景象。
丹東港集團在東北三省及蒙東地區首批建立了30余個陸港。陸港把丹東口岸功能向內陸延伸,成為具有倉儲、運輸、裝卸、包裝、轉運、報關、檢驗、報稅諸功能于一體的內陸口岸,丹東與通化兩地海關、兩地港口共享同一平臺,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便捷服務,大大降低區域內綜合物流成本。過去,通化到丹東繞行長春、沈陽,鐵路運距600公里。東北東部鐵路開通后,兩地距離319公里。丹通高速公路開通,車速提高3倍,運能提高10倍。
2011年12月10日,“齊齊哈爾—佳木斯—丹東港”集裝箱鐵海聯運正式開通。這是繼2010年“丹東港吉林長春站”集裝箱海鐵聯運開通后,丹東港集團向億噸大港邁進的又一重要舉措。同月14日,丹東港集團與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政府進行了陸港項目的簽約儀式。與此同時,丹東港集團還與靖宇縣達成開發礦泉水產業事宜。2012年1月26日,丹東港新購500輛L70型散糧運輸車滿載黑龍江糧食產區糧食,順利駛入丹東港大東港區。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出口基地,L70型散糧運輸車是當前散裝糧食運輸的最新主力車型,每個車皮載重69噸。近年來,丹東港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現代化糧食倉儲設施和專業碼頭,形成了以糧食主產地和內陸港為基點,腹地鐵路和散糧車為主通道,港口為平臺樞紐的新的糧食出海大通道。2012年4月11日,丹東港牡丹江陸港物流公司正式投入運營。4月19日,“丹東港—哈爾濱”集裝箱海鐵聯運正式開通。除糧食外,礦石、煤炭全自動化的裝卸、堆存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兩個10萬噸級的礦石煤炭泊位可為腹地鋼廠、煤炭基地提供1500萬噸以上的周轉能力,超大型礦石泊位于2013年即可形成生產能力,將填補大型鋼廠在東北地區沒有超大型礦石泊位的空白。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東北地區物流業務發展規劃》中,丹東市被納入東北地區二級物流節點城市,丹東港也被納入東北地區主要物流通道布局。東北東部鐵路、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后,依托丹東港,東北東部沿線12個市(州)將與丹東連成一線,大大縮短了東北三省及內陸地區貨物通關出海的運輸距離,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及俄羅斯遠東地區豐饒的資源將直接通過丹東港面向海洋,進入黃海、渤海經濟區,通向東南沿海、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和世界各地;同時丹東港也是南方貨物發往東北地區的首選港口。
目前,丹東港已在遼、吉、黑及內蒙東部地區建設陸港30余個。以丹東港為“根”,以東北東部鐵路為“枝”,以東北腹地及省內外市場為“葉”的樹狀物流網絡正在形成。其中,位于東北東部鐵路和丹通高速公路沿線及周邊地區的本溪、沈陽、鐵嶺、長春、四平、通遼、吉林、通化、牡丹江、哈爾濱、大慶、佳木斯、琿春、延吉等地陸港已建成投入使用;位于黑河、齊齊哈爾、伊春、同江、綏芬河、虎林、白城、白山、阿爾山、霍林郭勒、撫順等地的陸港建設已完成調研論證。同期,在華東、華南、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設立糧食、礦石、鋼材、煤炭、集裝箱等專業物流分公司,在重點沿海地區建立辦事機構并進行新的網點布局,實現物流體系向香港、新加坡、平澤、仁川、釜山等港口和國家輻射,不斷完善現代化遠程陸港物流網絡體系,為丹東港實現北上南下物流大動脈的暢通和吞吐量的大幅攀升打下堅實基礎。
每一個陸港都在孕育未來,每一條航線都在承載夢想。隨著港口航道的深水化、碼頭的專業化、裝備的現代化、集疏運的網絡化、應用信息化的構架基本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綜合大港呼之欲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已快速形成態勢,并逐步成為慣性,丹東港步入了爆發式增長的快車道。(記者 劉策 通訊員 王鵬)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