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游客經過原子城景區的中國核武器研制事業的功臣雕像墻(8月18日攝)。
被譽為“原子城”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西海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大批建設者、科研工作者在金銀灘草原深處從三頂帳篷起家,啟動代號為221的中國核武器工程,用自己的智慧、青春和熱血,先后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為維護我國及世界和平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當年的建設者如今已是白發蒼蒼,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依然激動不已。上世紀50年代中期,新生的共和國百廢待興,困難重重,經濟基礎、技術水平都十分落后。然而,在各種威脅面前,為了擁有讓中國人能夠揚眉吐氣挺直腰板說話的“爭氣彈”,成千上萬的建設者、科研工作者嘔心瀝血,在海拔3000多米的金銀灘草原深處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科學技術難題。
1995年5月15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該基地環境整治符合國家有關環保法規要求,并已通過國家驗收,退役后的基地整體移交給地方政府。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1月又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鑄劍為犁,經過多年的建設,昔日的“神秘禁區”如今已發展成為勃勃生機的草原新鎮。近年來,海北藏族自治州利用原子城、金銀灘的品牌優勢,重點打造“神秘原子城、浪漫金銀灘”旅游品牌,每年吸引著數十萬名游客前來參觀。新華社記者侯德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