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眈眈多年的外資“狼”終于要來了
在電信行業喊了多年“狼來了”,可能要變為現實了。
昨天結束的粵港兩地電信專題研討會上,港方隊伍陣容龐大,香港流動通訊、和記電訊、電訊盈科、新世界電訊、九倉電訊、城市電訊等均派出高層參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些香港電信大鱷并非來湊熱鬧,而是垂涎大陸蒸蒸日上的電信市場。
明年大陸電信市場全面開放
按照加入世貿前的承諾,明年后,中國電信市場將全面向外資開放。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而廣東又是中國最大、主要的電信市場,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據悉,廣東省電話用戶總數超過1.03億戶,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39.15%,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73.25%。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黃學敏介紹說,在廣東省的電信市場上,除了六大基礎運營商外,還活躍著3000多家增值電信運營企業,初步形成了一個公平、公正、運營企業間合作共贏的市場環境。盡管如此,廣東電信市場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雖然中國從2004年12月開始逐步開放電信市場,但是靠得最近的香港電信業同行卻一直沒有大規模進軍,僅是虎視眈眈而已。和記電訊的一位與會人士說,經過一年多市場的觀察,我們覺得大舉進軍的時候到了。
很多參加研討會的香港電信業人士表示,明年有興趣進入中國電信市場,但是從何方面進入,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外資曾失意中國電信市場
2004年12月,中國基礎電信對外逐步開放。按照入世承諾,外商可以與中國已有的基礎電信公司設立合資公司。但是,記者發現,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似乎并非很得意。
事實上,在我國已經誕生過3家合資電信公司。最早的一家是英國大東電報局與當時的深圳電信發展公司組建的深大電話有限責任公司,其次是美國AT&T和中國電信成立的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最近的一家是韓國SK和中國聯通公司合資成立的聯通時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前兩家公司先后都遇到了經營管理上的問題,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這讓投資者大傷腦筋。
總的來說,外資在中國電信市場上的表現仍是失意居多。中國電信市場這個“大蛋糕”似乎并不好吃。
中國信息產業研究院電信研究所所長陳金橋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影響外資進入中國基礎電信市場的原因一是《電信法》的出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其次是我國電信管理尚未真正進入法制化軌道,公平的市場環境有待完善。此外是3G沒有揭開謎底。種種不確定性讓外國運營商對投資環境存有疑慮,這也是為何香港電信業遲遲沒有動作的原因。
增值服務領域成焦點
明年情況將大有改變。一位電信業人士透露,隨著中國電信市場將全面向外資開放,《電信法》肯定會在此之前頒發。另外,中國的3G在今年底明年初要揭盅,這一切均刺激了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
在昨天的研討會上,信息產業部專門派出官員向香港同行解釋開放市場的有關政策。
信息產業綜合規劃司王建明處長透露,截至2006年9月,我國通信主管部門共接到外商投資電信業的正式申請29份,申請內容均為增值電信業務。獲得信息產業部頒發的《外商投資經營電信業務審定意見書》的申請有14份,其中獲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申請有5份。
業界分析,外資進入電信市場,估計從增值服務領域切入,因為該領域并沒有太高的資金和技術門檻,政策環境也較為寬松,加上電信增值業務發展進一步走向規范化,近年來呈現幾何級數增長。
對于消費者來說,外資進入國內電信增值市場將加大競爭,使得市場趨向成熟,實實在在的資費下調和服務的進一步提升將使消費者滿意度提高;另一方面,外資有可能提供多樣化的增值內容。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