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競爭是進步的最大動力
在完成“A+H”同步上市的創舉后,按市值計算,中國工商銀行已經成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一大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坦言,中國商業銀行是在背負著沉重不良資產包袱的情況下開始直面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的。盡管開放是分步驟分階段的,中國銀行業還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但5年以后,我們坦然迎來了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新階段。競爭是推動中國銀行業進步的最大動力。從開始的憂心忡忡到今天的自信坦然,是競爭改變了商業銀行的觀念。”
“狼來了”之聲在過去幾年此起彼伏,而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工行正在用行動表明,競爭的受益者是中資銀行自身。姜建清介紹說,僅從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這樣的指標來看,工行在“狼來了”的幾年中已取得了質的飛躍。
姜建清全面分析了金融業對外開放對中國銀行業的積極意義。他指出,外資進入使得市場原有成員必須盡快縮小與他們的差距,這對中國銀行業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有正面影響。事實上,我們不但看到了外資的優勢,也看到了他們的弱點,比如營銷渠道、客戶基礎和本土經驗。從這一點來看,“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自己”。
他還特別提到,開放使中資銀行置身國際金融市場,我們必須向國際銀行業標準、會計準則、信息披露要求等看齊,還要經受得住國際匯率、股價等方面的影響。“經營者要有國際視野,并與本土經驗相結合,中外銀行將被一個國際通行的標桿來衡量。”
全面開放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有機遇。姜建清透露,國際銀行市場正在敞開大門,工行將積極應對。目前,工行在海外的資產是2200多億元人民幣,僅占工行總資產的3%。“伴隨著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如何從一家本土銀行轉變成一家國際性銀行,這對工行是一個挑戰。”
李禮輝:更關注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銀行股近期的表現異常搶眼,中國銀行率先登陸A股,其走勢自然是眾多投資者每天關注的重點。當被問及是否會因為股價起伏而不安時,中行行長李禮輝笑答:“我當然關注股價,但它不會讓我輾轉難眠,因為我更關注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李禮輝同樣強調了外資進入給中國銀行業帶來的收獲:“外資銀行最突出的貢獻是把現代商業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產品和服務引入中國市場。作為中資銀行,我們最大的收獲是在競爭中提高了管理水平,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和進步。”
但競爭畢竟到來了,李禮輝并不回避這一點,他指出,全面開放意味著全方位的同業競爭,尤其是在客戶和人才兩個方面。“在業務市場上,外資憑借先進的產品和服務爭奪高端客戶;在人才市場上,外資以其有效的激勵機制爭奪優秀人才。”他表示,中行正在采取多項措施,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迎接挑戰。
李禮輝特別強調了全面開放帶來的合作和發展。他認為,外資銀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成熟的產品值得我方借鑒,而中資銀行的機構網絡和客戶資源可以成為外資銀行拓展業務的平臺。“雙方通過合作,可以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