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亞太市場重中之重
在PPG介紹的資料上,記者看到一張地圖,那是PPG在中國的辦公樓、研發中心和工廠所在地,上面布滿了紅點,遍布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省份。
可能不少中國民眾對PPG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對于PPG的客戶卻是耳熟能詳。在中國,PPG汽車涂料的主要客戶包括大眾、通用、奔馳、東風雪鐵龍、標致、奇瑞等,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使用PPG的汽車涂料產品或技術。
理查說,在過去十多年來,PPG在整個亞太區的銷售額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其中中國市場更是重中之重。去年,中國在亞太市場的份額占到48%,今年還將超過60%。
企業轉型至今沒有遺憾
盡管在創建之初,PPG的名字就是“匹茲堡平板玻璃公司”(Pittsburgh Plate Glass)的縮寫,但在如今的PPG工業公司的產品結構中,涂料已然是主要業務,其表面涂料、工業涂料及建筑涂料等業務加起來超過74%,而PPG賴以起家的玻璃業務僅占7%。
理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PPG的這一轉型,主要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期間完成。“因為我們是一家偏向技術研發型的公司,但在當時,玻璃及窗戶產品已經越來越商品化,創新技術和產品很難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我們不斷把重點轉向可以創造高附加值的化工涂料,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求增加更多價值。”
如今,PPG在涂料很多細分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汽車原產漆、汽車修補漆排第一,船漆、工業防護漆是第二位,但玻璃產品只是大范圍參與而已。理查說,PPG上一個十年大量的業務增長來自于收購和投資,其中相當部分是在中國。
理查說,正是依靠轉型后的業務部門所獲得的巨額盈利,產生很多現金流,才得以有資金投入更多的涂料和光學的產品研發中去,如今PPG公司80%的盈利來自涂料和光學產品,“我們正在轉型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他突然冒出一個很“中國式”的表述。
但是轉型的動力從何而來?理查說,他們擁有很強的技術研發力量,每年會投入全球銷售額的3%用于研發,而研發又能帶來新的市場份額,當發現業務有空缺時,他們就會進行收購。研發與收購,成為推動PPG業務不斷轉型的兩股力量。
談及廣東企業正在進行的轉型,南方日報記者問理查,是否有過那種“舍與得”的博弈?當初退出玻璃制造這一熟悉的傳統制造領域,如今是否有遺憾?理查很輕松地說,不會。
他說:“對于大公司來講,時刻要想到未來的發展,哪些是能促進發展的最好一部分,還要考慮到對社區的貢獻,為員工提供好的工作環境,同時要回報股東。我們要永遠保持前進的姿態。”
PPG轉型與匹茲堡分不開
其實只要研究一下匹茲堡的歷史就會發現,PPG的轉型,只是匹茲堡這座“老鋼鐵城”涅槃重生的一個縮影。
理查感慨地說,1865—1945年期間在匹茲堡發生的事情,有點像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19世紀末的匹茲堡以鋼鐵工業為主,煤炭資源豐富,有發達的河運交通,1883年建立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是美國第一家玻璃工廠。到了20世紀上半葉,匹茲堡作為美國的鋼鐵生產重鎮,鋼鐵產量占全美的1/3以上。但匹茲堡也為高能耗、重污染的鋼鐵工業付出了環境的代價。
1955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匹茲堡人發現,清潔的環境和空氣更重要,他們希望城市能變得更干凈。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鋼鐵工業大幅衰退,大量鋼廠關閉、失業人數激增,匹茲堡滑入低谷。
上世紀70年代末,是匹茲堡變化最大的時期,鋼鐵工業不斷轉移到生產更高效而成本更低的亞洲各國,就像20世紀初美國把紡織業從東面北面向南面轉移一樣。隨后,這座城市發起了“復興運動”,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其他行業的投資者相繼出現,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匹茲堡已成為囊括鋼鐵、機電、醫藥、金融、教育、新能源、信息技術等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匹茲堡還匯集了匹茲堡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30多所知名學府,擁有全美著名的匹茲堡醫療中心。漸漸地,匹茲堡從一個生產型城市,轉變為一個服務型城市。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你在這里看不到煙塵的原因。”理查說,匹茲堡的人口也在1945年達到最高峰后,再也沒有超越過。
而PPG也從匹茲堡的轉型中獲益匪淺。理查說,匹茲堡強大的高校研發能力,所轉化出來的成果,又轉化成很多大公司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運營,PPG也借機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吸引很多有才華的科學家。“PPG的轉型與匹茲堡這座城市是分不開的。”理查說。
■500強小資料
PPG:員工超過3.8萬人
PPG工業公司始建于1883年,總部設在美國匹茲堡市,是全球性的制造企業,生產及經營涂料、玻璃、玻璃纖維及化學品。
PPG目前在全球設有140多家工廠和科研機構,分布在60個國家,共有超過3.8萬名員工,是世界領先的交通工具用漆、工業、航天和包裝用涂料制造商。PPG每年投資上億美元開發并改進產品、程序,并研發最新技術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PPG在中國制造及銷售七大類產品,包括汽車涂料、工業涂料、汽車修補漆、包裝涂料、航空涂料,建筑涂料,及玻璃纖維。PPG在天津、江蘇、山東、上海、廣東等地設有17家工廠。
■高端訪談
PPG公司執行副總裁理查·亞歷山大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中國傳統制造業發展空間很大
PPG公司執行副總裁理查·亞歷山大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專訪。他對廣東的熟悉程度令記者感到驚訝,他更對廣東目前所進行的轉型升級予以充分肯定。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里,他很爽快地與我們分享了PPG以及匹茲堡的轉型故事。
南方日報:聽了PPG的轉型故事后讓我們非常感慨,事實上這也一直是中國以及廣東省政府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擁有干凈舒適的環境。您對此有什么建議?
理查:目前中國正在推進一項偉大的發展戰略,就是加大對二三線城市的開發力度,并且往西發展。這不僅對中國人民好,對PPG也好,會使PPG從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有機會從沿海到二三線城市甚至西部,加大我們對這些地方的投資,也讓中國變成PPG最大的投資機會。
去年收購佛山百潤化工
南方日報:您提到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市場在PPG的全球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那么在未來的戰略中,PPG在中國的業務分布會有哪些改變?
理查:對PPG來說,亞太是最大的市場,其中中國是一個長期發展戰略重點的區域,也是在亞太地區中業務量最大的國家。
到現在為止,PPG大部分產品在亞太區都有生產銷售。特別是在華南地區,我們會持續性地進行投資發展,最近的一個案例是去年我們成功收購了佛山百潤化工。這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一步,因為這是PPG在華南區第一個具有生產能力的工廠,也是我們在中國的17家工廠中唯一一家位于華南地區的工廠。
價格膨脹“逼迫”尋找新供應商
南方日報:近年來中國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給不少制造業企業帶來壓力。PPG是否也感覺到這種壓力,又是如何處理的?
理查:中國的快速發展給PPG帶來很大的發展機會。至于生產成本的提高,PPG在全球各個地方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最主要是做涂料的原材料成本上漲給我們造成很大壓力。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會與客戶溝通,從客戶端提高產品價格,并得到他們的認可和理解。其次從研發方面入手,研發出低成本的新產品,減小成本壓力。第三是提高生產能力,也會緩解成本壓力。
中國市場確實有成本上漲的壓力,但從全球來講,中國還不是最厲害的。這種全球性的價格膨脹,也使我們更多考慮新的資源,尋找更多新的供應商。
中國傳統制造業仍會起重要作用
南方日報:廣東省正在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結合PPG自身從傳統的玻璃制造產業轉型到新材料產業的經歷,您怎么看待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轉變?
理查:我認為在中國,傳統制造業仍然非常重要。中國需要經濟的增長,人民需要收入的增加,人們需要更多產品商品,因此傳統制造業仍然會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國,制造業還會有很多年的發展趨勢。
作為新興產業,像電子線路板,之前都不是在中國生產,而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產,現在這種高科技產品很多是在中國制造的,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高科技市場的增長趨勢和潛力。對中國來說,目前傳統制造業和新興產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會對經濟起到很大的作用。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