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發力,加入樞紐機場“爭奪戰”
成都的天空最近很熱鬧——6月16日,國航搶先開通成都至東京直飛航線;7月7日,阿提哈德航空宣布將于12月15日開通阿布扎比至成都的新航線;7月8日,成都到日喀則航班首飛成功……
雙流航空港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他們都準備把成都作為自己的物流中心。聯想總裁柳傳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快速發展的四川,吸引著海內外大量投資者的涌入,這也帶動了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公開的數據顯示,去年雙流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2580萬人次,排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后,比排名前一位的深圳差90萬人次,且差距在逐漸縮小。
四川省政府物流辦7月11日對媒體表示,明年成都有望超過深圳,在“十二五”期間成為我國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外的第四大航空樞紐,主要定位于西部歐亞門戶樞紐。
五城發力角逐西部首個國家級航空樞紐
誰搶先形成樞紐和合作平臺,誰就搶占了先機。
西部樞紐機場之爭,實質上是一場機會之爭。西部5個城市加入了這場 “爭奪戰”,導火線是國家民航局的“十二五”規劃。
4月7日,國家民航局出臺了《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在中西部城市設一個地位與北、上、廣機場相同的國家級樞紐機場。
成都、重慶、武漢、長沙、鄭州等五地機場開始角力。
已連續10年為中西部地區機場業務量排名之首的成都,被外界普遍看好。成都機場拋出全新定位——成都地處歐亞航路中點,是港澳、東南亞前往歐洲、中亞的直航線路與中東地區前往中國東部、東亞地區的黃金交叉點。作為西部歐亞門戶樞紐,具有先天優勢。
重慶方面放出消息,將于今年開建50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建成后年吞吐量將達6000萬人次,躋身全球機場15強。到2020年,重慶機場將最終達到4條跑道、7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比肩北、上、廣。
長沙方面也躍躍欲試,早在2010年就提出將黃花機場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已提前完成2020年規劃吞吐量的黃花機場,為釋放更多的運能,黃花機場規劃提出了建3800米長的第二跑道與新航站樓。
武漢和鄭州對國家級樞紐機場的爭奪,也虎視眈眈。
點定第四極綜合實力支撐樞紐發展
在我國經濟版圖中,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三大增長極,已贏得先發優勢。而目前我國的三大國際航空樞紐剛好落在這三大增長極的中心。
作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以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機場為代表的大型機場或機場集群在推動東部沿海經濟崛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然而,在占全國總面積82.23%、總人口57.8%、GDP總量37%的廣袤的中西部,至今沒有一家與北京、上海機場地位相當的國家級樞紐機場。這不僅與中西部在國家宏觀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稱,也不利于帶動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
一個國家級航空樞紐,將起著連接中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橋梁作用。省政府物流辦有關人士說,這對成渝經濟區大開放大合作、產業結構大調整、招商環境大改善、民族大團結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按國務院正式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成渝經濟區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增長極和經濟高地。此區域中產生第四個國家級航空樞紐是順理成章的。成渝兩地都有可能擔此角色。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成渝兩地的旅游業、信息等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四川有更強的綜合實力支撐成都機場作為國家級航空樞紐的發展。
產業強勢成都航空貨運量激增
電子信息這一“坐得起飛機”的產業在我省強勢崛起。成都電子信息產業每年將帶來超過100萬噸以上的航空貨運量。這意味著,每天飛離成都上空的電子產品就有近2800噸。
如今,成都已經吸引了193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9個外國領事館設立。
隨著IBM、英特爾、中芯國際、德州儀器、戴爾、仁寶、聯想、緯創等一大批中外知名企業入駐,已形成以成都為主的集成電路、軟件、光電顯示、電腦制作、和網絡通訊設備制作的五大基地,形成了從軟件外包、研發設計,到終端制造、總部銷售的完整電子信息產業鏈。成都已形成1億臺的電腦生產能力,占全球總產能的20%,全球50%的筆記本都配置了成都制造的芯片。
航空對制造業、旅游業、服務業、會展業等行業也有強勁的帶動作用。數據顯示,去年成都接待境外游客達到10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886.09億元,居西部之首。2010年,成都實際利用外資超過64.1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246.8億美元,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89家,均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位置絕佳連接歐亞舍蓉其誰
成都機場被賦予嶄新定位——西部歐亞門戶。
從中國地圖上看,成都位于我國西部內陸;攤開世界地圖,成都卻是連接中國與歐亞的最佳橋梁。
我國周邊,東南亞基本形成了新加坡和曼谷兩個樞紐機場,中東的迪拜正努力形成新的航空樞紐;南亞、中亞尚未有大型國際航空樞紐。這為成都機場發展成為西部歐亞門戶樞紐提供了絕佳時機。
處于歐亞航路重要節點,從成都出發,4個小時航程可以涵蓋東南亞、南亞和中東,6-11個小時航程可以通達中亞和歐洲。
以米蘭和新加坡為例,目前,從北、上、廣飛往米蘭分別需要13、14、16小時,而成都只需11小時;飛往新加坡,北、上、廣分別需要6、5、4小時,而成都僅需2小時40分鐘。
按照規劃,成都在2015年將開通國際直飛航線30條,每年將新增國際直飛航線2-3條。隨著更多國際航線的開通,成都將拉近中國與歐亞的距離,縮短從中國飛往歐亞的時間。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