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姜宣憑
“川滇黔地區的外向拓展,泛珠三角經濟區、泛北部灣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等多層次多類型的開放與合作,都將有利于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日前,宜賓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發策局曾局長介紹,《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確定,給宜賓和臨港經濟開發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臨港經濟開發區正以積極的姿態快速融入成渝經濟區。同時,臨港區已經申報了國家級,正在等待國家部委的批復。
良機:《規劃》助推新增長
宜賓臨港開發區發策局曾局長介紹:“《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做強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對宜賓的定位是食品飲料、能源輕紡、機械制造和商貿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節點和港口城市。此外,《規劃》總體布局中也明確提出了“雙核五帶”的空間發展格局,宜賓以及臨港開發區正處于其沿長江發展帶的弧形頂點位置。
根據分析,這些定位和布局的實施都給宜賓臨港開發區帶來了莫大的良機,“《規劃》中沿長江發展帶的打造有利于我區加速在對外大通道建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統籌城鄉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建設力度,加快培育為成渝經濟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對接:“天府新區、兩江新區”
“我們有著我們的獨特優勢。”宜賓市臨港開發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與《規劃》范圍內的四川15個市州和重慶31個區縣相比,宜賓在地理區位、交通網絡、產業發展、經濟腹地、岸線資源稟賦、要素成本等方面具有獨具特色的優勢。
根據這些優勢,臨港開發區確定了建設“通江達海、產業創新、山水宜居的長江第一新港城”的戰略目標定位。
曾局長介紹,臨港區將“依托宜賓港的建設和發展,加強與天府新區、兩江新區以及周邊省市的省級以上的開發區市場對接”,“錯位發展、配套發展”以求將來在先進裝備制造業、食品飲料、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業和商貿物流方面形成優勢。
對話
融入成渝打造長江第一新港城
記者:《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通過后,宜賓臨港區如何定位?
宜賓臨港區:根據《規劃》對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我們確定了建設“通江達海、產業創新、山水宜居的長江第一新港城”,構建現代新型產業體系,努力把臨港建設成為全省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集中區、吸引外資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區、體制改革的先導區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區這一戰略目標定位。
記者:《成渝經濟區規劃》通過之后,臨港開發區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
宜賓臨港區:在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的大發展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我們也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宜賓港及集運體系建設,深化與上港集團的合作,做大做強港口的集運能力,依托港口,全力打造臨港工業和臨港服務業。同時我們還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東園西城中核”的整體格局,形成“一軸、一核、兩帶”的空間布局結構。
記者:如何看待“發現成渝新價值”系列活動?
宜賓臨港區:這次華西都市報和重慶晨報推出的“發現成渝新價值”系列活動非常好。我們也非常樂意參與這樣的大型主題活動,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舉辦,我們都會高度重視、積極參與。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