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服務職能 助力企業朝“優”發展
落戶,是前提;發展,才是后續。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市宜商政務環境,助推全市經濟發展,我市工商系統主動延伸服務職能,不僅用優質服務引導企業快速落戶,更“伸長手臂”幫助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題,拓寬商務平臺,助其朝“優”發展。
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難常常成為制約企業良性發展的“瓶頸”。為了不讓中小企業“貧血”,全市工商系統整體聯動,變“坐等審批”為“入戶服務”,反復深入到各個產業聚集地、工業集中區,上門為近千家企業介紹工商部門的融資助推政策,力推股權出質登記、動產抵押登記等新興融資渠道,提升全市中小企業的“造血”能力。同時,工商系統更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搭建銀、企、政融資互動平臺,促進中小企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發展。2012年間,全市工商部門成功幫助企業融資702億元。
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不僅與落戶企業的數量有關,更與落戶企業的質量相關。自主創新和品牌經濟日益成為區域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實力的重要表征。為了促進我市品牌戰略發展,在市政府的強力主導下,成都工商以市級品牌戰略聯席會議制度為平臺,匯集16個市級部門和各區(市)縣的品牌建設力量,有力有序有效地統籌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創造性地形成了統籌融合、同頻共振的品牌工作新局面。而我市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獨創的品牌聯席會議制度,更為企業朝“優”發展指明方向,注入活力。2012年間,全市新增注冊商標13895件,注冊商標總量位居中西部省會城市第一、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四。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5件,增幅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使網絡交易越來越頻繁。面對紛雜的網絡交易企業,成都工商獨創出網絡交易監管信用聯動的懲戒機制,以促進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一“成都模式”的建立,不僅能形成政府部門官方信用和第三方交易信用相輔相成的信用監管工作長效機制,也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網絡交易信心和網購滲透率,助推了網絡經濟發展。而支持本地馳(著)名商標“觸網”策略,更有效助推了“成都造”的產業倍增。
一線直擊
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
用“新”引資
——創新服務引得企業欲“扎根”
3月6日,上午9點,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內已人來人往。這里一字排開的工商服務窗口平均每個工作日要辦理20多戶新注冊登記的各類型企業。如此高的“光顧”率,源于高新工商對企業引資服務方式的“新”。
并聯審批“一審合格”制、預收件(非正式受理)制度、《受理審查告知單》制度、4個工作小時的辦結承諾等創新性舉措在這里貫徹始終;大廳里有專門歸類擺放的注冊登記辦事指南,無論是否“新手上路”,都能在完善的服務引導下順利辦完所有事項。“服務好,方式新,才能得到更多企業安心落戶。”這里的工商工作人員深知打造宜商政務環境的重要性。
去年,高新工商局頒布《關于服務天府新區高新片區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政策效力的釋放和疊加,使天府新區高新片區市場主體得到快速發展。放寬準入,入駐天府新區高新片區的企業,在名稱核準、經營范圍等方面有了更多選擇;鼓勵創新,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成為投資入股的“新成員”;創新工商登記制度,鼓勵市民創業,試點社區里的個體小額經營者不用再為“證照”操心,只需備案就能做生意……《意見》的頒布實施,讓企業在感到服務創新的同時,更有了強烈的“歸宿感”。據統計,2012年,天府新區成都分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1280戶,新增加注冊資本(金)共305.3億元。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