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臺
搶占產業技術制高點
從2008年開始,成都就將創新研發平臺的建設作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其中,核心發展區雙流縣通過打造國家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六中心三平臺”,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目前,已建成的國家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國內光伏產品檢驗類別最全、測試光伏組件面積最大、電磁兼容測試EUT工作電流最大的國家級第三方專業監督檢驗機構。
去年,國際知名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TüV NORD(TUV漢德)與成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簽署了合作授牌協議,意味著成都光伏產品在成都就可獲得德國權威認證。
據了解,國家光伏質檢中心與TUV漢德在光伏產品認證、檢測領域的成功合作,意味著國內的光伏企業僅需通過國家光伏質檢中心的本地化測試,就可拿到世界頂級的TUV漢德光伏產品認證證書,這為該類企業大大縮短了認證周期,節約了經濟成本。按照約定,TUV漢德還將及時收集和通報歐盟光伏產業政策的最新動態,在第一時間進行相關技術準備和調整,及時、高效地取得國際認證資質,確保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為國內光伏企業增加了一條通向歐洲光伏市場的重要便捷通道。
體系初成
謀求新能源全產業鏈條發展
新能源產業,是成都市確定的重點產業,也是成都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來自雙流新能源產業推進辦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新能源產業功能區以雙流縣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為主要承載地,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目前,功能區的整個產業鏈條涵蓋了太陽能(光伏、光熱、光電),核能(核電技術研發、核電配套設備、民用核技術應用)、風能,動力與儲能電池、智能電網等多種產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成都新能源產業功能區產業發展也呈現蓬勃向上態勢。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實現8億元、53億元、138億元、256億元,預計未來3~5年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截至目前,共引進天威新能源、漢能光伏、中漢電力、通威太陽能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8個、協議總投資665.8億元,形成了以天威新能源(晶硅)、漢能光伏(薄膜)為龍頭,以阿波羅太陽能(薄膜)、旭雙太陽能(薄膜)、中漢電力(聚光)、通威太陽能(晶硅)等為骨干,以正潔科技砂漿回收等為配套的太陽能產業集群;以中國核動力研究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為依托,以川開集團、瑞迪機械等為代表的民用核能產業集群;以騰中重工、成都佳電等為重點的風能產業集群;以國艦新能源、四川鑫唐等為代表的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集群。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