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水以后簡易橋被淹沒了就只有用竹筏過河
年初羅光林接送孩子們過簡易橋
宜賓高縣二夾河蜿蜒流淌,河水常常漫過簡易的石橋,就在這座聯系著可久鎮星山村和紅旗小學的石橋上,58歲的羅光林,每天重復著那份執著的堅持。手牽、肩扛、竹筏、輪胎……27年來,他用他能想到的所有方式,護送著讀書娃平安上學。今年2月24日,本報以《護送村里娃過河他一個人堅持27年》為題,報道了“擺渡爺爺”的故事,受到各級媒體關注。
昨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相關工作人員告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的活動將援助當地修橋,30日將在高縣可久鎮舉行新橋開工儀式。
“擺渡爺爺”的堅持 27年河上往返只為送孩子上學
在高縣可久,一座簡易石橋聯系著河兩邊的星山村和紅旗小學。這座橋也是村里的30多個孩子上學的必經之路。不論刮風下雨,村里58歲的老黨員羅光林,每天堅持護送村里的孩子們過河上學。到了汛期,河水上漲漫過石橋,羅光林便用自制的竹筏將孩子運過河。27年來,他護送過的學生超過300名,目前仍然堅持送孩子們在河上往返。
隨著宜賓雨季降水不斷,山洪暴發將簡易橋沖毀,過河的“跳蹬子”(石墩子)就隱沒在湍急的河水中,洪水過后有的“跳墩子”直接被沖走,有的被洪水沖移位了,洪水退去過河就不方便了。
羅光林說:“如果漲水不是很兇,水流剛淹沒‘石墩子’時,上學的娃娃們過不了河,就只有抱著他們送過去,大一些的孩子,為了避免把鞋子弄濕就只有把鞋子脫了,忍著寒冷的河水,光腳徒步從‘跳墩子’上過河。如果河水再大一些,就只有撐簡易竹筏了”。
相關部門的困難 財政預算緊張逐步分期爭取資金
由于簡易橋被沖毀,目前過河的孩子們只能光腳踩著石頭過河,漲水時只能撐簡易竹筏過河。羅光林由于腰部曾摔傷,目前疼痛難忍,但依然堅持人護送小孩過河往返。
高縣可久鎮鎮長雷富均介紹,“報道見報后,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但是由于財政經費有限,我們綜合評估后將選擇人口集中的溪木溝處臨時滾水橋,重新修建成永久橋梁。距離羅光林所在油灘組近3公里路的毛路,接下來將爭取經費將道路進行硬化。目前,溪木溝處臨時滾水橋將進入施工階段。”